"是地龙!"随行的老河工惊呼,"《舆地纪胜》里说的地脉之精,见之则五谷丰登!"众人围拢过来时,冰层下的金光已连成网络,恰与林小满所绘八卦图完全重合。
五更天,平江府衙的暖阁里炭盆烧得正旺。沈明轩将金线虫养在神农鼎分出的泉水中,看着它在帛书上爬出蜿蜒痕迹:"地气提前回暖,是因地龙受醒醐米滋养提前苏生。"
"福兮祸之所伏。"林小满对着《梦溪笔谈》残页皱眉,"地脉活跃虽利春耕,但若遇倒春寒......"她忽然推开窗棂,夜风卷着湿气扑面而来,"要变天了。"
晨光初露时,天空果然飘起冻雨。府衙廊下的"验风旗"被冰粒打得噼啪作响,旗面逐渐显露出暗红色纹路——这是用醒醐米浆染过的预警旗,遇极端天气会变色。
"即刻飞鸽传书各州县!"沈明轩挥毫写下《防寒九策》,"着令百姓在麦田施米糠肥,用醒醐米袋覆盖菜畦,地窖存粮需混入......"
冻雨连下三日,平江府却暖意融融。百姓们按《防寒九策》在屋顶铺了双层醒醐米袋,麻袋遇水膨胀后形成天然保温层。更妙的是西门铁匠铺发明的"火龙管"——将归墟石粉烧制的陶管埋入地下,借地热温暖整个屋舍。
第四日放晴,林小满登上漕运司望楼。但见运河上漂满竹筏,每张筏子都载着醒醐米与黏土制成的"暖礁"。穿短褐的汉子们喊着号子,将暖礁投入冰层薄弱处,米粒遇水膨胀产生的热量正缓缓化开坚冰。
"沈大人!林姑娘!"漕工们忽然欢呼起来。只见融冰处跃起无数银鱼,鱼群后方竟跟着数条金线地龙。这些灵物在阳光下吞吐雾气,所过之处冰面尽化,露出底下黑油油的沃土。
惊蛰前夜,沈明轩在府衙后院调试新制的"地动仪"。青铜蟾蜍口中的米珠忽然坠入承露盘,震出《阳春》古曲的调子。他循声望去,见林小满正在雨檐下抚琴。
"你给蟾蜍机关加了五音十二律?"林小满笑着拨动琴弦,檐角铜铃应和出宫商之声。她身后的苗圃里,用醒醐米灰培育的瓜秧已攀上竹架,嫩叶间缀满星点花苞。
沈明轩从袖中取出金线虫褪下的透明躯壳:"地龙遗蜕入药可治咳喘,放入粮仓能防虫蛀。"他将躯壳对着月光,"平江府八十老叟说,这是神农氏教百姓用嘉禾前的......"
小主, 冠军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