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无有阴阳(所证即道?还在寻找)

这是简单区分,甚至于,我们更去划分出二者之间的左右。

因为这样刚好是为空间的“六合”状态;

可是,阴阳的左右怎么分呢;简单拿心脏来看,气血更多的是在向“右”迸发;那么向右就是阳;向左为阴;

那么,阳要从阴中生;阳就从心脏左边迸发向右;阴就从手的端部向左纳进;

其中有趣的是,依靠把脉区分“怀孕”时的男女;当然这个我没有试过;因为不会把脉;只是能够摸到脉搏;

但其理论,我们确实要去了解其中的原由;

男孩为阳,所以,左边脉强;我们已经推测出了“左”为阴;因为阳就是从阴中生出来的。

女孩为阴,所以,右边脉强。向右为阳,“阴”是从“阳”中生出来的,所以,右手的脉强一点点。

左男右女就是这样来的。

继续回到我们所总结的阴阳方向中,为下;

阳:变出,向外,向上,向表,向右;

小主,

阴:变进,向内,向下,向里,向左;

即,这是会成为我们的基本理论;包括医学;法于阴阳,合于数术;其中我们对于气血流注“经脉”的判断都离不开它们。

经络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经络是“易”出来的;可是怎么易,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以其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标准的答案放在那里;

可是当真能够抄得清楚吗;以其我们了解其中的步骤和过程吗;法于阴阳,怎么法;谁来法;法到什么程度;法成什么样子;我们是不懂“经”,还是不会用。

道阻且长啊;以其,其中的基础理论、我们国学的核心思想就都已经够我们去学习上好久了。

但如果熟练的话,基本用一节课的时间就也可以是能够完成推理。

是“推理”哦,不是对于定义的结论性记忆;

然后,核心部分“无”的内容便就已经七七八八地讲述差不多了;

“记忆”虽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会发现“记忆”使得我们忘记了曾经的一系列推导过程;成住坏空,这是很致命的;当别人都在教授大家逻辑时,我们也不能跟不上时代;

以其我们可以满脑子什么都不想,什么也记不住,但是就只是需要有一套能够自行去推理、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行;即,这也将是我们对于人生思路;我们总不可能老是去用曾经的记忆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吧;用的都是曾经记忆积累给我们经验所总结的一套行事方法去思考和看待问题。

持经达变;法于阴阳,合于数术。这几个字看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就是谁也很难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因为一切都是会变;而其还不是人在做决定;人当然可以做决定;但其最后的结局如何,也便都是“自然”。

继续我们“无有的阳”对冲“无有的阳”中;

即,其中不存在作用力;而其中也不存在任何的行为方式;因为都是“无有”,所以它们可以随意掺插都不会彼此彼此影响;

这是我们在“道”中所看到的;

但其,在现实的现象中,显然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作用力,作用范围,作用方式等等;

那么,其中的作用类型到底又是怎么样的呢;以其我们无法用“力”的方式判断;但却可以用“方向”的方式判断其中的“相形”。

无有的阳和无有的阳之间的作用情况;

阴阳之间为“曲成的无有”现象;

其中,阳:变出,向外,向上,向表,向右;

阴:变进,向内,向下,向里,向左;

那么,既然是“曲”,就是说单独的“阴曲”和“阳曲”是会分别“弯曲”成一种类环、类圆状的相生情形。

只是,在彼此“弯曲·环而相生”的过程中,那种“无有的方向”不同;

并且,其中它们彼此并不会分离,也没有间隙;因为,只要有一阴,就有一阳;只要在这一过程中,有一阴向里变进,就有一阳,向外变出。

只是,我们已经不能够去用双眼看到这样的一种细微情形;因为已经是“无”了,已经分到了不能够再分的地步了,以其无“微”不至;

微妙玄通,微小到了一种几乎不能够被看到和注意到的情形当中;就好像我们看不到空气但却可以呼吸到一样;因为太过稀松平常了。

即,其阴阳相生的周流往复状态可以看做为一个“圆”,环而无端;

但其中,由阴阳相生出的这个“圆”里面的阴阳却是无间不分的;

因为无论取这个“周流复始”圆环中的那一段,其中的阴阳都是可以“相生·相互转化”的;阴可以生出阳,阳可以生出阴;阴可以变成阳,阳也可以变成阴。

那么,抽象下来,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重叠在一起的不异圆环;

就好像是,一个“圆环阴”,和一个同时相生出的“圆环阳”;

即,是两个“一阴一阳”圆环之间的共炁相生状态。

并且,这个“阴圆环”和“阳圆环”没有什么差异,就只是带给我们的“方向感”不同;

毕竟,阴就是阳,阳就是阴;有一阴就有一阳,本质上是没有差异的。

那么,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两个“无有的圆”,它们之间的那种不异的“反向”情形;“阴阳环”想必也是有好多人听过和见过的;可见古人自然也是想到了这些,并且他们对于自然“阴阳”的认知理论相当健全。

即,此时的“阴阳”为一种“无有”的反向、对冲并且没有阻碍的状态;

抹去“阴阳”定义地说;在这个无有的圆环中;就好像是一个“无有的阳”和另一个“无有的阳”在相互作用;

或者就是之前说的,阴阳相生,阴阳的方向相反;阴阳二者之间为往复的渐变循环状态;

那么,此时的“阴”就是会生出“方向相反的阳”;可这个“方向相反的阳”,却是会经过循环往复,继续去走进回到“阴”的方向中;

那么,走进到“阴”的方向中,就是说,会和之前已有“无有的阳”的对冲在一起。

即,虽然阴阳的方向是相反的,但二者同为无有状态;并且“阳”是可以回到“阴”的方向中的;只是化作了不同的命名。

但其,通通都是“无有”;

以其圆环中的一小段或者一个点是这个,以其圆环中的整个圆环都可以这样;为“无有和无有”之间的作用方式。

如果“阴阳”所生,二者是“同向”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重要的是,在整个系列中,为“无有的对冲”之势。

当然,最好是让其“同一种状态”去发生变化,因为,以我们当代人的思路来看,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能量对冲能量·物体对撞物体”能量和能量相互传递和作用的这样一种刚性思路;那么,最好就是让“无有的阳”和“无有的阳”去发生作用;看看会得到什么结果。

因为它们彼此之间,此时就只剩下了“不同的方向性”;而在用词的名称上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