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宗室内已燃起了明火,灯火跳动间,有脚步声传来,同时有人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县令,你在里面吗?”
唐十七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眉眼,旧卷上有不少孩童失踪的案子,可是没过多久,有些人家,便来衙门销案了。
这事儿透露给她一种奇怪的感觉,一时间又说不上来,思忖间,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嗯,刘三是我。”
她将案件放回原处,确认烛火灭了之后,她才将卷宗室落了锁,“刘三,你这两日可是查到了什么?”
唐十七看了眼天色,若是他们无功而返,此刻已然在家中了,断不会再来一趟县衙的。
刘三面色却有几分怪异,“其实属下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有几分古怪,又担心一时疏忽,遗漏了重要的线索。”
他道:“属下这几日走遍了卖灯笼的人家,好容易找着一户,与那人皮制的灯笼差不多的,店家说在他家买过灯笼的人,有不少,多数是在正月元宵时。”
唐十七暗中摇了摇头,间隔太远,这些人应当就是单纯为了闹元宵的,只听刘三又道:“元宵之后,便是清明,他们卖的又是另一种灯笼了,买的人也多。”
“清明之后,再买灯笼的人明显少了,即便如此,店家说他也没理由记得住每一位客人,至多在他们一下回光顾时,觉得面熟而已。”
“店家记住的客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唐十七如是问道。
刘三心口一跳,不知为何,莫名的一慌,“店家说那位客人买了之后,还莫句其妙的感叹了一句,说什么这灯笼的材料不好。”
“当时店里还有两个客人,等店家回过头想同那人理论时,人已经走了,店家有些气不过,又觉得可能是自己听错了。”
刘三想到那店家,脸红脖子粗的和他说,他家灯笼可是整个凤阳县最好的,那个人真是没眼光,还打算让他买两个,他就有些汗颜。
“你可有问那店家,此人生得什么模样?”唐十七目光在夜色下,显得有些深邃,令人感到呼吸有些不畅。
刘三结巴了一下,“有,有问过,可是店家说,等他回过神来,只看到了那个匆匆离开的背影。”
“等章四回来,让他将背影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