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广东换盐

第二日,开始煮盐。因为挑回来的盐是大颗的海盐,里面有泥沙杂物,不容易溶解且易返潮。需要溶了后再煮成细盐,以方便存放使用。

之前要换盐的几户人家里只有两户是用粗盐的,天开先把几斤舀出。其他的倒进几个大桶里,用木棍不断搅拌,直到倒入的盐还有未溶的颗粒留下,才用棉布过滤。

同时把溶好的盐水倒入大锅里猛火煮,边煮边搅,看水干得差不多了,才退火搅拌,生成细盐,盛出,进行下一锅熬煮。

这样,几个人轮番搅拌,花了两天时间才把一担多盐煮好。待凉后舀入大罐子里用石灰和着黄泥封好才罢。

换盐的那几家人傍晚时拿了罐子换了盐回家,皆大欢喜。

张氏又把一些盐另外装出,想着女儿花荣来吃年时带回去一些用,还有亲家公那边要送一些。

冬雨一直下了几天,天气变得非常湿冷,诸事不易做,人们只好待在家里向火刮白(即聊天),同时准备过年的物品。有存着甜槠、板栗、毛栗子的,用这些来做炒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天开带着两个儿子把杨梅树剩下的果子摇下来,花了一天时间到街上卖了,存了点过年的花费。

正好有人带了铁锅子和砂子来炒米花,在大厅屋里设点。各家的小孩都央了大人拿米和袋子去打,乌泱泱地在大厅屋里围着炒米花的老人。

炒米花价格是以物易物,以米易米花,打两升米的米花要一升米作工食。

黄氏叫何氏拿了四升米去炒。她是要自己熬糖做米花糖,准备拿到官道边发卖。

炒米花是运用加热原理把米膨大。

先把米混上一点糖放进炒得很热的带砂子的铁锅里,炒几十下让米充分受热,米即慢慢膨大成米花,飘出浓郁的米香气。

用大勺舀着往旁边的筛网上一撒,砂子下来,米花在上,旁边帮忙的人家拿起筛子一抖,米花就收进了袋子里。

小孩子们则一阵欢呼,不顾烫,捧着还热的米花往嘴巴里吞。

刚出炉的米花香甜爽脆,对于缺少零食的乡间孩童而言是一年少见的美味。这样的盛会大人是不会拒绝小孩子的,就算是再苦的人家,也会拿一两升米给自家的男仔女仔打一小袋子,哄哄小肚子。

何氏取了爆好的米花,黄氏留下一半,另一半另外装着。同时,她又拿了点大麦泡着发麦芽,准备做麦芽糖黏米花和芝麻糖。

注一:潇贺古道是湘桂古道的一支,主要是秦汉明清湖南地区进入广西和广东地区入海的陆路路线,路线如下:潇贺古道(主线)和湘漓古道走势图(在作者有话说里)。

注二:明嘉万间生熟盐的价格见《明万历初粤、淮盐业利润率及盐利分配比较研究》里。

周玄暐的《径林续作》记载,万历时广东阳江小民去盐场灶户处买生盐的价格是“盐十斤银五厘”,一斤不到半文,价格为4.5两/万斤。

熟盐的价格为生盐的1.35倍。

注三:嘉靖四十四年二月丁丑,诏湖广衡州府、江西吉安府仍行广盐。

国初,湖广、江西俱行淮盐。

后因两广用兵,都御史叶盛等建议设立盐厂:广西则于梧州,许行湖广衡、永二府;广东则于潮州、南雄,许行江西南、赣二府。嗣复增袁、吉、临三府。

后袁、临旋罢,惟南、赣、吉、衡、永食广盐久之。

其榷盐之法,每盐课司正引一许带余盐六引,引抽税银一钱二分;外有夹带每引抽银一钱五分;岁留二分供军饷,以八分解户部。

近岁都御史鄢懋卿始议改衡州、御史朱炳如复议改吉安,俱行淮盐,民情大称不便。

于是,总督两广侍郎吴桂芳、南赣都御史吴百朋以为言,且谓国课顿减,无以充饷,请各行广盐如故。户部复议,从之。

《明世宗实录》卷五四三,嘉靖四十四年二月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