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点好。”李乐叹口气。
等张曼曼转身,李乐走到李永鑫面前,“怎么说?”
“我来汇报一下进度。”李永鑫说道。
“走,那边。”
树下石桌,两人对坐,桌上一堆表格单据。
李乐看了会儿,点点头,笑道,“不错啊,这才几个月,就能把支出给裹住了。”
李永鑫回道,“其实这么几十个人,一小半儿,还是我老师给介绍过来的,其他的,都是各校发传单,贴海报,获客成本其实挺高的。”
“再一个,现在的课程教案还是在初始的编写阶段,还没有形成体系,针对性也不够强。我也是在勉强维持。”
“不着急,毕竟才刚开始,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不错了。怎么样,体会到创业的艰难了?”
“嗯,还行。就像你说的,善使东风好借力。其实,现在的时机挺合适,明年开始,公考扩招,报名人数开始增加。”
“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在一些人心里还是排在第一位的,毕竟上大学的最终目的,还是更好的赚钱,另外,也有人想借着这个,实现阶层跨越,毕竟,这是仅有的几条靠努力学习就能实现的,况且门槛也低。”
李永鑫琢磨琢磨,“这话说的好,我记下来,回头交给招生的人,当做话术。”
“诶,可别这么明目张胆的,毕竟和现下的口径不符。”
“嗯,我明白。”
李乐把东西放下,看着李永鑫半天,“做了几个月了,下面有什么筹划?”
“继续招生,低价引生源,和各高校学生团体和就业指导办联系,开办专题讲座,和校内培训班,把考公和就业联系在一起,讲解政策制度,还有各省市公考数据的收集分析,目的是不光授课,还提供报考咨询服务。”李永鑫胸有成竹。
“还有就是继续完善教材和课程,建立题型题库,再有,我又谈了两个教学点的租赁,争取第一年,在海淀这一片建立三到四个小规模的教学点,打出名声。”
李乐想了想,说道,“你以前不是做过那种高考状元的巡回演讲么?”
“昂,做过。”
“现阶段除了正常的教学点授课,你也可以去各个重点城市试一下这种巡回大课的方式。”
“诶,也对啊。”
“巡回讲座,和巡回演出一个性质,都是挣票钱,只不过人家是先有名,咱们这得包装一下。不过,你应该擅长这个。”
“还,还行吧。”李永鑫点点头,“对了,有个事儿,你得出面协调一下。”
“协调什么?”
“路远远那边不是在津门有个给王伍和小红那边出版教辅书的公司么。我找王伍联系路远远,想印制一下教材,那边的陈金星又让我找你。”
李乐笑了笑,“怎么,还想免费印啊?你得理解一个正常的公司管理体制,虽说出版公司和你这边,长乐教育都是大股东,可实际是三家独立的公司,不是一个公司的三个部门。都是独立核算。”
“倒也不是,就是想在价格上。我找王伍打听了,我这边找印刷厂,比长乐出版那边要贵不少。”
“行,我一会儿给陈金星那边打个电话,说一声,你们自己商量价格,结算什么的,公对公。”
“嗯。”李永鑫愣了愣,又说道,“还有个事儿。”
“你说。”
“许晓红不是去沪海了么?我想......”
李乐反而摇摇头,“沪海不适合。”
“怎么?沪海的大学生也多啊?”
“但是你得考虑沪海的就业环境和经济环境,燕京这边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扎堆儿,无论是备考还是学生的就业侧重点,和沪海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户籍限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是说沪海的学生出路多?就业机会多?”
“还有人的传统习惯问题,出国,考研,进外企,进金融机构,当康白度,无论是收入福利待遇,现阶段都排在考公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