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石镇镇政府的会议桌上,所发生的事情,在会议结束之后,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县里边领导的耳朵里。

他们每一个人,并没有任何歇斯底里,或者问责镇里领导办事不力的话,反而是鼓励镇上的领导们,一定要配合好这一次的全镇经济大开发。

对于政治斗争,他们这些人可都是老手,早已经过了那个冲动的年纪,许乔龙在会议上的那一番发言,他们一眼就看清楚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许乔龙这样的做法,无非是两个选择题,第一个选择,选择听县里领导的话,将企业变更为县里的企业,以后他在体制内的升迁,可以更加的顺利。

选择第二个的话,虽然会影响他以后,是否能够顺利的在体制内得到升迁,但是却可以为流石镇的村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他想发展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这非常符合这个地方人们的思想意识。

因为整个县城底下所有的村庄,虽然过的都穷困潦倒,但是村村有祠堂,宗族观念还是非常严重的。

他们这些人的观念,只要是去外面闯荡成功,有了能力之后,修桥铺路建祠堂,带领宗亲赚大钱,这些光宗耀祖,后人留名的事情,他们是非常愿意去干。

许乔龙所要的,无非是他在镇上当地村民口中的口碑,就犹如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谁人知之者?

宗族的传承,是需要以事物为载体,任何一件好人好事,都会被记录下来,传承给子子孙孙,许乔龙无非想要的就是这个罢了。

如果再冠上不畏强权,不图名利,这样的话语,在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村民们对他的认可度,将会达到顶点。

这里的村民,他们所信奉的,可是“衣衫褴褛,也有王者之相,三餐不济,也非池中之物,身无分文,岂能断定日后无江山之望,今日之无名小卒,焉知明日不会名震四海,有人天命加身,有人时机未至,十年运到龙困井,一朝得势入青云”。

他们祠堂中的族谱和事迹,是从北方一直传承到遥远的岭南,所以才能在如此贫瘠之地,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在近现代,这一片岭南之地,所出现青云直上的人数不胜数,多以将军为主。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些族谱和历朝历代事物的记载,激励着这里的人,面对任何的困境,他们都不会轻易的放弃活下去的信念,所以碑上有名,族中有德,才是这个地方村民们最渴望的功名利禄。

县里的领导们,能坐到现如今的位置上,早已经将这片地方的人心研究透彻,所以听到许乔龙的话,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愤怒。

许乔龙已经做出了选择,那么今后在对待许乔龙升迁的问题上面,他们也做出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