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乱做一团的叛徒,周宇翎知道大势已去,急匆匆地向南方赶去,去往南方,那里还有着对他忠诚的几千军队,他还有一线生机。
由于时间紧急,周宇翎甚至用右手提着自己的脑袋飞出了皇都。
一番闹剧,黎平的不到千人的部队居然真的攻进了大周皇都。
附言:
对于信息的差距人们往往都觉得是一件小事。
但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时代大发展的这几百年,一个人的信息差会对小事件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大事件。
这里就是小兵的利用信息差距,只能说是以前过得太好,现在百姓一时间无法适应,官方又没有绝对的实力,所以大周必然要没。
由于信息差距,自然就会让一些好人为一些坏人,让一些好人变为坏人,窃以为没有好坏。
其实从历史来看,从出生、朋友甚至是父母的养育,皆可以看做是利。因为在生育的时候就肯定存有一定的寄托希望于你的。这叫什么,这叫目的不纯。
而所谓的朋友、老师更不用说了,要么是为了所谓的情绪价值,要么图你的成绩效益,甚至干脆就图你的人。
等等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好像有了时间来思索这些事情,在这个时代,我深感一些老师道德的危机,可以说在我眼里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不细说,包被封的)。
可是…我们真的这么看的话,我们的存在就不存在合理性,对于母亲的的概念,孔融有过一个逆天的言论,这也是他死的原因。
作为一个名士,他说出了“母亲就像一个瓶子,瓶子里的东西既然出来了,那瓶子就只是瓶子,那又用什么恩惠呢?”
当然,这可能有点是曹操进行了春秋笔法的缘故,但是那个时代倒也不至于用莫须有的罪名对一个没什么实力的孔融。
这个案例也可见这个问题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一直有很多人关注。
但是为了社会的稳定,短期内绝对是需要人的繁衍生息的,所以,曹操杀了他,也没什么问题。于当时人类族群而言,也是需要大量的繁衍生息来维持生产力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问题回到原来的位置,他说的话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问题,有违孝道。但是仔细想想,除了需要家人经济扶持的人,对于那些自己打拼出来的人,有这样的心思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这是从绝对的利益的角度出发的)
窃以为一切都可以用利益出发,但是人真的能做到绝对理性吗?
儒家,真当是一个奇特的流派。
对于它,很多人批判他,但是大多数是学者,是一些没有极高社会地位的人,也是一些没有极低社会地位的人,这样的中层,还越来越少。
直至明清,这一特点到达顶峰,而后削减,再增强。
为何?
我觉得儒家是把自己的“善”发扬出去了,压制每一个“恶”,把人族一切的未来发展都将会变成一个又一个美好的。
他看起来就是典型的虚假,但我又觉得孔牢二可堪大用,稳稳地当上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头号功臣。
论生存于这片土地之上,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多半是有两个继承,一个是血缘继承,一个是美德继承。
魏晋南北朝之后,纯种汉人最多撑死只有个百万人,当然,是从汉代来算的纯种,要按先秦估计没有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