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丰年粮仓 (霜降后三日)
时间:霜降后三日,卯时
晨曦破晓,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祭天台顶端的琉璃瓦在初升的阳光下,折射出斑斓的光晕,如同神只洒落人间的祝福。凛冬将至,空气中仍残留着一丝寒意,但这寒意却丝毫无法冷却朱雀大街上沸腾的热情。
沈明轩与林小满并肩伫立于祭天台最高处,迎着朝阳,俯瞰着下方如长龙般蜿蜒的队伍。朱雀大街,这条曾经因粮价暴涨而死寂沉沉的帝都中轴线,此刻却被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所淹没,仿佛沉睡的巨兽终于苏醒,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咆哮。
七十二家米行,门庭若市,往日紧闭的朱漆大门此刻敞开,露出堆积如山的新米,金黄饱满的稻粒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心安的稻米香气。百姓们衣衫褴褛,面容却焕发出久违的光彩,他们手中紧紧攥着一张张印着特殊纹样的纸券——“醒醐米券”,这是沈家力挽狂澜,瓦解古商会钱粮体系的关键。
“一券可兑一石醒醐米,童叟无欺!”林小满展开手中雪白的丝绢,向沈明轩展示着。丝绢之上,墨迹还带着淡淡的墨香,那是沈明轩亲笔书写的《醒醐米兑换章程》,字迹遒劲有力,笔锋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章程旁边,一枚枚小巧精致的竹筹,如同雨后春笋般在粮市中涌现,竹筹上清晰地刻着“沈氏粮行”四个字,取代了往日冰冷无情的银钱,成为了维系这场粮食兑换行动的信用基石。
沈明轩的目光越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落在远处那些忙碌的身影上。那是被从古商会暗仓中解救出来的粮行伙计,他们卸下了往日的麻木与愁容,挥汗如雨地将一袋袋醒醐米装上马车,再由马车运往各个米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喜悦与希望,那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瓦解钱粮体系,仅仅只是第一步。”沈明轩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却是如释重负的轻松,“重建百姓对朝廷,对商贾,对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才是这场战役真正的核心与关键。”他微微顿了顿,深邃的目光最终落在了祭天台中央,那尊古老而庄严的神农鼎上,青铜鼎身在阳光下泛着幽幽的光泽,仿佛在默默见证着这场关乎民生国运的变革。
祭天台下,炊烟袅袅升起,那是临时搭建的粥棚。一口口巨大的铁锅架在灶台上,柴火熊熊燃烧,锅中翻滚着热气腾腾的醒醐米粥,浓郁的米香混合着红枣与桂圆的甜香,飘散在空气中,引得排队的百姓们不住地深吸气,脸上露出渴望的神情。
粥棚前,沈家的仆役们忙碌地舀着粥,将一碗碗热粥递到百姓手中。粥中不仅加入了红枣与桂圆,还特意多放了些米,确保每一位领粥的百姓都能吃饱,吃暖。红枣的甜蜜,桂圆的圆满,寓意着经历了这场粮荒浩劫后,百姓们即将迎来甜蜜而圆满的新生活。
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颤巍巍地接过一碗热粥,浑浊的眼中充满了感激的泪光。她小心翼翼地吹散粥上的热气,轻轻抿了一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真香啊……真是好久没喝过这么香的粥了……”她喃喃自语,声音哽咽,饱经风霜的手紧紧握着粗瓷碗,仿佛握住了失而复得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