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傻的精心养护,红薯藤长势良好,已经可以扦插了。
由陆瑶口述,大傻与小翠剪枝,扦插,那垄红薯藤,整整插了一亩半地。
自从扦插完,大傻仿佛就长在了地里,每日都要来回巡视,除了陆瑶,任何人都不得靠近那一亩多地,就连小翠,也得由陆瑶带着才能去。
他以前从未见过红薯,但在下种之前,陆瑶给他吃了一个烤红薯,也许是那味道和口感征服了他,他对那些红薯特别重视。
春耕结束后,村民们又开始烧砖,而先前烧出来的那些砖,已经被村民买走,开始了砌屋子。
夕雾村可以自己烧砖了,这一消息,很快在附近村子里传开,有不少人前来看热闹。
村长便趁机宣传他们烧的青砖,“父老乡亲们,县里的青砖三文钱二块,砌三间房子大概需要五万块青砖,那就是七十五两银子,你们找人送,还得要出路上来回的花销,我们就不同。
我们的砖质量与县里的一样,但我们十文钱可以买七块,五万块砖头大概只要七十两银子,可以省下好几两。
而且我们这个也不用你们路上再另外花银子,你们想什么时候要,随时可以来拉。
我们这砖窑厂不大,烧出来的砖还要供我们自己村上用,所以数量不多,要砌房子娶媳妇的,可要抓紧了。”
他说的声情并茂,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毕竟与县里相差几两银子呢,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一个铜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的百姓而言,那有可能是一家人两三年的积蓄。
果然,他的话起了效果,有那动心的人前来订购。
能赚钱,村民们自然是先紧着外村人,烧出来的砖头很快便被买空。
有生意,没有数量可不行,为了提高产量,陆瑶又拿出一百两,加上卖砖所得,又建了两个窑口。
三个窑同时烧,每个窑里每次可以烧两万块砖,一次就够一户人家砌三间屋子,总算减轻了产量跟不上的压力。
毕竟是穷苦百姓,能建得起青砖瓦房的还是少数,慢慢的,砖头便有了多余,村是有那富裕些的人家便也开始砌房子。
毕竟他们只要出一半的钱,如此好事,谁家能不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