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祈雨泽神通旱魃,保节妇法遣榴姑

绣云仙阁 麦秸秸 2751 字 4天前

狐疑说:“那个寺庙的老僧很聪明,我们可以在这里借宿。”

三缄很高兴,和狐疑一起进了寺庙,拜见了老僧和村老人。老僧品茶之后,安排斋食以待。村老人在黄昏时各自回到家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缄询问老僧都做过何种佛事,才知道这地干旱的情况比以前更严重,村老人们尽力无能为力,约集村人虔诚祈求上天,所以大家一起诵经祈祷。

宾主谈论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更时分。

老僧说:“道长辛苦了,请在这里歇宿吧。再说明天早上村老人会来,我们这座寺庙的住持,也要忙碌为他们服务。”

说完,拿着灯火引导三缄师徒进入寺庙安眠。

师徒进入寺庙,各自找到床位,端坐修炼功法。

不久,四更报时,村老人们来到,钟鼓交鸣,又开始诵佛经。

早餐后,突然有几个村老人围在三缄床前,笑容可掬。三缄说:“村老人如此恭敬,有什么事情要办?”

村老人说:“我们都非常敬仰道长的仙风道骨,知道您一定懂得法术。”

他们说了一阵子,三缄说:“想要什么法术?”

村老人说:“我们村遭遇了大旱,无法插秧。天又不下雨,过了插秧季节,必然是凶年。

我们村的人,大多都很贫穷,无法生存。听说大旱的时候,会有一种妖怪叫旱魃神,我希望道长能施展法术,驱逐这个旱魃。

如果能下一场甘霖大雨,万姓受惠,道长的功德将是无量的?

我们所求就是这样,希望道长能施展慈悲,为我们村一施恩德。”

三缄说:“既然如此,将你们村的男女传到庙里来,我会亲自施展法术,向上天祈福。”

村老人们听了,纷纷传达消息,片刻之间,千余人济济跄跄,争相观看道长施展法术。

三缄不慌不忙地站在案前,大声说:“上天不下雨,全因你们村的男男女女缺乏仁德。什么是不仁德呢?男人听妻子的话而违逆父母;女人任性而不孝顺岳父岳母。

有的近房闹事,欺负兄长压迫弟弟;有的在街头做生意,用心叵测。各种罪行不断,天上下来的厌恶之气到千时万刻,难怪雨水不降,田地旱死了。

我祈求雨水有法术,不知你们的男男女女会不会依照我说的做?”

村人齐声应道:“愿意遵从道长的话。”

三缄说:“既然你们愿意,就将文房四宝排列在案间,各自写下名字,改正过去的错误。

写完后,等我录写奏章,并将它们焚烧,今晚自然会有甘霖大雨降临。”

老僧照办了,每个人都写下名字,改正了过去的错误。不一会儿,名字都写完了。

三缄又回到案前,喊出每个人的名字说:“你们愿意改正错误,真心悔过,从今以后切勿重蹈覆辙。”

一个个应许,村人们一一应诺。

三缄于是命令众人离开,沐浴祈福文言,然后在寺庙前对天祈福焚化。

当晚,天陡然生起云,雷声震动,倾盆大雨,沟渠都满了水。村里的妇女们称颂道士不停。

第二天,为了感谢上天,村人备了牲醴,进庙祈谢,并奖赏了三缄。

三缄师徒告辞准备离去,但是村人坚决挽留不许。

谢过天之后,大家同跪在三缄面前说:“如果不是道长施法救民,我们的村民将何以生存?”

大家异口同声,欢呼起舞。

三缄说:“我没有什么法术,只是因为你们改过返善。天爱善人,所以下起了暴雨,功劳归属于你们,我与此无关。”

村人说:“道长不要离开,还让我们再次备素酌,以报答劳苦。”

三缄说:“我来这里并不是为了喝酒,只是碰巧路过,为了给你们指引方向。备酒此事,村老人无需操劳。到了今夜三更,我就不辞而行了。”

村人苦苦挽留了几次,三缄勉强应允。等村人离去之后,师徒暗暗离开寺庙,继续前行。

一天行至皓月村前,正是牧童唱晚,渔舟打桨之时,师徒匆匆前行,恰好听到初撞晚钟。

跟着钟声找过去,找到了一座寺庙,名为“丑宿”。

住持是一个女尼。师徒到达寺庙门口,一位老尼迎接,询问道:“道长是从哪里来的?”

三缄说:“我们师徒傍晚难以行走,想在贵庵过一夜,可以吗?”

老尼说:“借宿没问题。但是我是女尼,观内住宿男子,怕山邻议论。”

三缄说:“我们在外厢住宿,天亮就出发,有什么问题呢?”

老尼说:“那样的话,你和你的徒弟可以住在观音殿旁的小房间里,明天早点走,不要迟到。怕山邻知情,责备女尼招待男道士。”

三缄说:“老尼放心,我们师徒出发时会早早离开。”

说完,进入室内,各自找到床位,开始修炼功法。

天渐渐亮了,村老人几次前来,敲门喊:“老尼开门?”

喊了十几声,老尼才醒过来,出门询问:“外面有什么人,喊门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