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两人身影远去,郎将才直起身子,听着那些勋贵们的窃窃私语。
“二殿下果真俊朗不凡呢……”
一位国公家的俏小姐低声对旁边的闺蜜好友低声道。
她名为杨敏,杨国公是她亲爷爷,曾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那可不,二殿下此时尚未加冠,便已至九品之境,作词又是一绝,放眼南北三朝,到哪找如此年轻天才?”
与两位小姐同行的一名公子也凑进了话题:
“听说下月武举,取的是天下二十二岁之下的年轻俊才,或入采律司、或入十三衙门、或入军中历练,成绩优异者,赐武进士出身,直接平步青云了。
只可惜二殿下出身天家,不需要参加武举,若不然直接下场拿个年轻武魁的称号,岂不是一桩妙谈?”
几人正说说笑笑着,忽地看见又有两骑自远处而来。
“哎,你看,那是不是康王世子和定北侯世子?”
“好像还真是,之前我在一次诗会时近距离见过这位赵世子,确实是这般模样。”
几人面带惊奇地偷偷打量着赵离,这位定北侯世子可不常见,他自幼在定州生活,长那么大拢共没回京过几趟,一向极少露面。
关于赵离,京内也有许多种说法。
有人说他不过也是个纨绔子弟,看他在京中那些作派,整日跟着一帮勋贵厮混,不是去青楼就是去教坊司,也不见他干什么正事,日后定北侯爷偌大的家底若是留给他,那大宁定北关算是完蛋了。
也有人说,这位世子自幼长于塞北,八岁便跟随斥候游于关外,十岁练刀杀人,十二岁匹马单刀捣毁一窝马匪,十六岁已然带兵策马于战阵之上,定、临两州早已流传着小侯爷之称。
种种不一的说法,早就给这位定北侯世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此时再看这两人,一人眉目含笑,似乎在与身旁之人说着什么。
另一人年纪小一些,愁眉苦脸,也不知在忧愁着什么事。
这位年纪小一些的自然是康王世子李洛了。
“说真的,赵兄,我现在还是有些紧张,要不然咱们回去吧。”
眼看着马上就要到上林苑大门了,李洛突然一扯马缰,停在原地唉叹着道。
赵离无奈地回头,开口道:“是你突发奇想要与那吴家小姐见面的,明婉郡主好不容易才将她约出来,你怎么还萎了呢?”
“主要是我这心里没个底,我害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