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再仅仅依靠打劫为生,而是开始与当地的商人合作,保护他们的商队,从中获取报酬。同时,他们也在山寨周边开垦农田,种植庄稼,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
1916 年,达县、渠县一带掀起了讨袁行动的热潮。樊哈儿目光敏锐,果断响应,他深知这是一个为兄弟们争取正当名分和前途的机会。
带着兄弟们投身其中,他们被编入颜得基旅,樊哈儿也因功当上了营长。在外闯荡整整十年,他终于在军界拥有了正式的身份。
在战场上,樊哈儿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勇敢和智慧赢得了士兵们的尊重和信任,他所带领的队伍也屡立战功。
在军界站稳脚跟后,樊哈儿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了老家清河镇。那熟悉的街道、熟悉的面孔,让他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曾经自己年少轻狂时,对一些人家进行过抢劫勒索,心中满是愧疚。于是,他挨家挨户地拜访,主动找到那些人家,诚恳地偿还财物,并表达了深深的歉意。
这一举动让他在家乡的名声渐渐变好,大家对他这个曾经的“混世魔王”刮目相看,开始重新审视他的改变。
四年后,樊哈儿凭借着自己的战功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在余际唐部升任团长。然而,军阀部队里的争斗如同暗潮汹涌,勾心斗角、排挤打压之事屡见不鲜。
樊哈儿生性豪爽,直言不讳,常常因为看不惯那些肮脏的手段而与人发生冲突。他不屑于参与那些权力斗争,却因此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
实在受不了这些窝囊气,一怒之下,率部袭击唐式遵部队。那是一个深夜,樊哈儿带领着他的亲信,悄悄地靠近了唐式遵的营地。
这一战,他收获颇丰,夺得上千件枪械,带着两千多人重回江湖,在川东酉阳、黔江一带逍遥自在地活动。
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与当地的百姓相处融洽。樊哈儿下令不许骚扰百姓,还时常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百姓们对他们感恩戴德,纷纷送来粮食和物资。
绿林生活虽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没有合法的身份,始终名不正言不顺。1923 年,杨森在川东崛起,势力如日中天。樊哈儿看准时机,毅然决定投奔到他的帐下,接受改编。
杨森看中了樊哈儿的队伍和他的才能,对他予以重任。这一明智的选择不仅让他的身份得到洗白,还让他荣升为第九混成旅旅长。
在杨森麾下,樊哈儿的人生迎来了新的机遇。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豪爽性格,结识了来自上海青帮的大佬杜月笙。
那是在一次宴会上,杜月笙被樊哈儿的豪爽和勇敢所吸引,樊哈儿也对杜月笙的江湖地位和手段深感敬佩。两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很快便联手干起了走私鸦片和制造吗啡的生意。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可是暴利行业,他们赚得盆满钵满。樊哈儿用这些钱扩充了自己的队伍,购买了更先进的武器装备。
有了钱后,樊哈儿在重庆修建了豪华无比的范庄。那里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奇花异草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他还养着狮、虎、熊等猛兽,以显威风。每到夜晚,范庄灯火辉煌,歌舞升平。他宴请各方宾客,场面奢华无比。
同时,他也娶了众多姨太太,过上了纸醉金迷、穷奢极侈的生活。然而,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樊哈儿的内心却时常感到空虚和迷茫。
他知道这样的生活并非长久之计,只是一时的繁华。
1927 年,杨森派樊哈儿部到武汉配合北洋军对抗北伐军。那是一场残酷的战斗,枪林弹雨,硝烟弥漫。
可惜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樊哈儿的部队缺乏足够的情报和支援,最终战败受伤,狼狈不堪地回到了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