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摆了摆手,说道:“先别急,抓了他们,反而显得我们心虚。我们将计就计,把这些告示收集起来,等他们回朝廷复命时,连同降书一起交给他们,让朝廷看看高俅等人的险恶用心。”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于是,梁山的兄弟们悄悄将所有告示揭下,妥善保存。
与此同时,高俅在朝廷中也没闲着。他担心张干和李卓办事不力,又派了自己的心腹,混入梁山附近的百姓之中,四处散播谣言,说梁山根本不想招安,只是在拖延时间,准备再次攻打朝廷。这些谣言很快传到了京城,一些不明真相的大臣纷纷在宋徽宗面前进言,对梁山的招安诚意表示怀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宋徽宗听后,心中也开始动摇,便召高俅进宫询问。高俅假装义愤填膺地说道:“陛下,梁山贼寇向来狡诈,他们所谓的招安恐怕只是缓兵之计。依老臣之见,不如先派大军压境,逼他们投降,否则后患无穷。”
宋徽宗犹豫不决,说道:“可是若贸然出兵,又恐激起民愤,且梁山众人确实有些本事,若能招安为朝廷所用,也是好事。”
高俅心中暗恨,但仍赔笑道:“陛下仁慈,只是这梁山贼寇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啊。”
就在朝廷内部对招安之事争论不休时,张干和李卓带着梁山的降书回到京城。他们本以为自己的奸计得逞,正准备向高俅邀功,却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吴用精心准备的“礼物”——那些告示。
当高俅看到这些告示时,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他深知,若此事被宋徽宗知晓,自己的阴谋必将败露。高俅会如何应对?梁山的招安之路又将迎来怎样的波折?
第二十五章:高俅弄权,真相隐没
高俅看着那些告示,心中犹如惊涛骇浪翻涌。他深知此事一旦泄露,自己在皇上面前将难以自圆其说。略一思索,他恶狠狠地瞪着张干和李卓,低声喝道:“你们两个蠢货,办事如此不力,差点坏了大事!”
张干和李卓吓得浑身发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道:“高太尉,我们也是一心为您办事,只是没想到被梁山贼寇识破了计谋。”
高俅冷哼一声,说道:“现在说这些有何用?若让皇上知道此事,我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他来回踱步,思索着应对之策,突然眼睛一亮,对两人说道:“你们即刻将这些告示销毁,就当此事从未发生过。至于梁山的降书,呈给皇上时,只说他们态度傲慢,降书言辞不敬,毫无招安诚意。”
张干和李卓连忙点头,依照高俅的吩咐,将告示烧毁得一干二净。随后,他们带着梁山的降书去面见宋徽宗。
宋徽宗坐在龙椅上,看着张干和李卓呈上的降书,眉头渐渐皱起。张干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道:“陛下,您瞧瞧这降书,梁山贼寇言语间毫无对朝廷的敬畏,哪有半点真心招安的意思,分明是在故意挑衅。”
李卓也附和道:“是啊,陛下。此次招安,臣等亲眼所见,他们态度嚣张,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宋徽宗脸色阴沉,将降书狠狠扔在地上,怒道:“这群草寇,竟敢如此放肆!朕好心招安,他们却这般不识好歹。”
高俅见状,立刻出列,躬身道:“陛下息怒。梁山贼寇狼子野心,早有反叛朝廷之意,招安之事万万不可行。依老臣之见,应即刻调集大军,踏平梁山,以正国法。”
宋徽宗沉思片刻,心中的怒火渐渐占了上风,说道:“好!就依爱卿所言。高俅,朕命你为帅,再次征讨梁山,务必将这群贼寇一网打尽。”
高俅心中暗喜,连忙领命:“臣遵旨!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这边,高俅领命筹备征讨事宜,而梁山众人还在等待着招安的消息。林冲、吴用等人觉得事有蹊跷,按常理来说,朝廷收到降书后,即便有疑虑,也该派人前来进一步商讨,可如今却毫无音讯。
吴用忧心忡忡地对林冲说道:“林教头,此事恐怕有变。高俅等人必定在其中做了手脚,朝廷怕是不会轻易招安我们了。”
林冲神色凝重,点头道:“军师所言极是。看来高俅一心想要置我们于死地,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赶紧加强防备,应对朝廷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
于是,梁山再次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士兵们日夜操练,加固防御工事,储备粮草兵器。但梁山众人心中都明白,面对朝廷的大军,这一战必将无比艰难。高俅此次征讨,必定会有更周密的计划,梁山好汉们又该如何在这重重困境中,寻得一线生机?他们能否揭开高俅的阴谋,让朝廷看到梁山的招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