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教育之争

刘景青为了不挨打,赶紧搬出李想做挡箭牌。

“大姐,老师还在这儿呢!您可要注意形象。”

“我老师可不喜欢凶女人。”

刘景青这一招果然有效,听了这话,刘莺忙丢下鞭子,将刘景青拉到旁边房间。

让小蝶关上门,刘莺才向刘景青道:“你说说,自己错哪儿啦?要是说不出来,我还是要罚你。”

刘景青忙道:“我不该让小蝶给老师做妾。”

刘景青还当他大姐吃小蝶的醋了。

刘莺脸上又是一红。

“你把你姐当什么人啦!我是气你不好好在书院读书,却悄悄溜到京城来玩。”

刘莺这次来京城,主要便是抓刘景青回去读书的。

刘景青听大姐是因为这事生气,顿时耷拉起脑袋,一副厌学少年的模样。

“大姐,我对那些孔孟之道、圣人之言,是真的没有一点兴趣。我觉得,我学那些东西也没什么用。

您不如让我跟着先生,在京城学习怎么坑人。哦不,怎么制造蒸汽机。

行吗?”

刘莺坚定地摇头。

“不行!

你是咱们大夏吴王的六世子,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就算你要跟着青田先生,也应该跟他学怎么治国安邦,而不是学这些奇技淫巧。”

刘莺虽然喜欢李想,但她自小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从小受的教育让刘莺认为,李想研究的那些机械只是小道,诗词文章才是大道。只有诗词文章,才能够治国安邦。

李想一直在门外听着。

听到刘莺说蒸汽机这些东西,只是奇技淫巧,李想再也忍不住了。

李想推开门。

刘莺看到李想,赶忙向她道歉。

“对不起,先生。我没有瞧不起您那些机械知识的意思。我只是希望景青能好好听话,认真学习治国安邦之道。

他毕竟是吴王世子,与一般人家的孩子不同。”

大夏有一个规矩,各地诸侯王的子女,都要从小送到京城。皇家对这些诸侯王的子女,一般盯的也比较严。

这主要是防止手握大权的各地诸侯王造访,拿他们的子女做人质。

刘莺虽然不是吴王子女中最大的一个,但她两位哥哥前年被派往西北为大夏守边。

于是教导弟弟妹妹的重任,便落到了刘莺身上。

这两年,刘莺一直尽心尽责。对于庶出的刘景青,刘莺也从来没有歧视过他。

李想却不认同刘莺的观点。

“听话的孩子,未必将来就会有出息。王爷的儿子,也不一定都要学习治国安邦。

就拿你弟景青来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