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长治久安的探索

大秦在成功击退北方敌军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然而,战争带来的创伤仍需要时间来治愈,国家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抉择。

林风因在战争中的伤势,身体每况愈下,但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大秦的未来。年轻一代的大臣们在经历了这场战火的洗礼后,更加成熟和坚定,他们在林风的指导下,努力推动着国家的复兴。

李明负责财政改革,他深知战争导致的国库空虚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他深入研究税收制度,取缔了一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同时鼓励商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为了吸引更多的商人投资,李明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简化了商业流程,使得大秦的商业活动更加活跃。

王昊则专注于军事改革。他借鉴了与北方敌军作战的经验,重新训练士兵,引入新的战术和武器。同时,他加强了边境的防御工事,增加了巡逻队伍,确保大秦的边境安全不再轻易受到威胁。

赵悦致力于改善民生。她组织了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工作,为失去家园的百姓提供住所和耕地。她还推动了教育改革,在各地设立更多的学堂,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旧贵族和保守势力对这些新政策表示不满,他们认为年轻一代的大臣们过于激进,破坏了传统的秩序。

“这些年轻人简直是在胡作非为,完全不顾及祖宗的规矩!”一位旧贵族愤怒地说道。

他们在朝廷中暗中勾结,试图阻挠改革的进行。在一次朝会上,他们联名上书,指责李明的财政改革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王昊的军事改革耗费了过多的资源,赵悦的民生改革打乱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胡亥听着这些指责,心中犹豫不决。一方面,他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初步成效;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过度的改革会引发社会的动荡。

“诸位爱卿,对于这些指责,你们有何解释?”胡亥问道。

李明挺身而出:“陛下,我们的改革是为了大秦的长远发展。虽然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不断调整和完善,定能实现国家的富强。”

王昊也说道:“陛下,军事改革是为了保卫大秦的安全,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下次敌军来犯,我们将无法抵挡。”

赵悦则含着泪说道:“陛下,民生乃国家之根本。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林风在病床上得知了朝会上的争论,他挣扎着起身,给胡亥写了一封长信。

“陛下,年轻一代的大臣们有理想、有抱负,他们的改革是大秦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请陛下相信他们,给予他们支持。”

胡亥看完信后,深受触动。他决定再次力挺改革派。

“朕相信你们的忠心和能力,继续大胆地去改革,但也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大秦的稳定。”

得到了胡亥的支持,年轻一代的大臣们更加坚定了信念。然而,他们也意识到,要想让改革顺利进行,必须赢得更多人的支持。

李明开始深入民间,与商人、农民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根据实际情况对税收政策进行了微调,使得改革更加符合民众的利益。

王昊则邀请了一些有经验的将领和士兵参与军事改革的讨论,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使改革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