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6章 太关键了

紧接着,又有人询问有关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他同样不厌其烦地详细说明。

随后还有人对材料配比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李明达依然从容不迫地一一回应。

就这样,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

从施工流程到质量把控,从人员调配到设备维护。

几乎涵盖了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

然而无论问题多么复杂刁钻。

李明达始终保持着耐心和专业。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答案清晰明了地传达给每一位提问者。

在这种热烈而有序的互动交流中,现场的学习氛围愈发浓厚起来。

李明达时而在黑板上写下关键数据,粉笔末簌簌落下。

时而走下讲台,拿起工具,亲自示范操作。

在施工现场的另一边。

赵长天陪同英方负责人检查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

他们来到填海区域。

只见海面上漂浮着几个大型的生态监测浮标。

那浮标外壳漆成鲜艳的橙色,在湛蓝的海面上格外醒目。

赵长天介绍道:“这些浮标可以实时监测海水的温度、盐度、含氧量以及水质的变化。

数据会同步传输到岸上的监控中心。

一旦有异常,我们会立即停止相关施工,采取补救措施。”

他边说边蹲下身子。

手指轻轻触摸浮标的缆绳,检查其牢固程度。

英方负责人俯身查看浮标的构造。

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看起来很专业!

希望后续能持续发挥作用。”

就在一切看似有条不紊地推进时,意外却突然降临。

在桩基施工区域。

一台正在作业的打桩机,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轰鸣。

机身剧烈颤抖起来,操作工人惊慌失措,试图关停机器。

可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却疯狂闪烁,毫无反应。

周围的工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

现场一片混乱。

赵长天听到声响,心头一紧,但瞬间便冷静下来。

他迅速拨开人群,冲向事发地。

大声喊道:“大家别慌,保持冷静!”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定海神针。

让慌乱的人群稍稍安定了些。

来到打桩机旁,他先是观察了一下机器的整体状况。

发现机身底部有浓烟冒出。

他判断可能是发动机过热或者液压系统出现故障。

他立即转身,对身后的李明达和张伟华喊道:“明达,去拿灭火器,以防万一。

伟华,联系设备维修人员,让他们火速赶到现场!”

两人领命而去,行动迅速。

赵长天接着爬上打桩机的操作平台,试图手动关停发动机。

他的动作敏捷而果断,全然不顾机器仍在颤抖。

在狭小的操作空间里。

他找到发动机的紧急制动按钮,用力按下!

可发动机依旧轰鸣不止,浓烟愈发浓烈。

他眯起眼睛,迅速排查故障原因。

发现是一根液压油管破裂,导致液压油泄漏,引发了连锁反应。

此时,李明达拿着灭火器冲了过来。

赵长天接过灭火器。

对准冒烟部位喷射。

白色的干粉瞬间弥漫开来,有效地控制了火势蔓延。

张伟华也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喊道:“维修人员马上就到,十分钟内赶到!”

赵长天点点头,跳下操作平台。

组织工人疏散到安全区域。

同时安排人设置警示标识,防止其他人员误靠近。

英方负责人也赶到现场。

看到赵长天如此冷静高效地处理危机。

不禁竖起大拇指:“赵先生,你真是临危不乱,太专业了!”

赵长天微笑着回应:“谢谢你的夸奖!

遇到突发情况,保持冷静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十分钟后,维修人员赶到。

赵长天协助他们迅速更换了破裂的液压油管。

对发动机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调试。

在众人的努力下,打桩机终于恢复正常运转。

工人重新回到岗位,施工继续进行。

现场又恢复了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正当施工渐入佳境时。

英方施工人员和中方施工人员,因施工顺序问题产生了激烈争执。

英方认为应先进行地面硬化,再搭建临时建筑。

这样能为后续大型设备进场提供便利。

中方则依据多年经验和对整体工期的把控。

坚持先搭建临时建筑,用于存放材料和工人休息,同时开展地面硬化。

两边并行不悖,能节省时间。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施工现场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赵长天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往事发地。

他赶到时,双方正脸红脖子粗地争论着,谁也不听谁的。

小主,

赵长天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大家都先别吵了,听我说!”

他的声音威严而不容置疑。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他身上。

赵长天走到两方中间。

先是安抚双方情绪:“大家都是为了项目好,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咱们心平气和地商量,肯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接着,他详细了解双方的理由和担忧。

一边听一边点头,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听完后,他沉思片刻,开口道:“英方朋友提出先地面硬化的想法。

确实能方便大型设备进场,这点我们认可。

中方坚持并行作业,也是为了抢工期,减少时间成本,同样有道理。

咱们能不能这样,把施工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先进行地面硬化,为设备进场做准备。

另一部分同步搭建临时建筑,存放急需的材料和供工人休息。

等地面硬化完成一部分后,设备陆续进场,我们再调整人员分配。

加快剩余地面硬化和临时建筑搭建速度。

这样既照顾了设备进场需求,又不耽误工期。

大家觉得可行吗?”

众人听了赵长天的方案,都陷入沉思。

过了一会儿,英方负责人率先点头:“赵先生,你这个方案确实兼顾了双方需求,我看行。”

中方施工人员也纷纷表示赞同:“还是赵总有办法,就这么办!”

施工现场的紧张气氛瞬间消散。

大家又干劲十足地投入到工作中。

夕阳西下,余晖将整个施工现场染成橙红色。

赵长天召集团队成员,进行今日现场工作的总结。

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经验。

为明日的工作积蓄力量。

尽管疲惫,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们知道,这场与时间和困难的赛跑,才刚刚开始。

而他们已做好了全力以赴的准备。

李明达揉了揉酸痛的肩膀,说道:“今天这一出,真是吓了一跳。

还好赵哥处理得及时,不然麻烦可大了。”

张伟华也附和道:“是啊,赵哥的冷静和果断太关键了。

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

赵长天看着大家,眼神中满是欣慰与鼓励:“兄弟们,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遇到困难不可怕!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明天继续加油!”

众人齐声应和,那声音在夕阳下回荡。

充满了力量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