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薯条旅的钢铁巨蟒系统是“学习”德军特殊机构搞出来的。
但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双方的技术,是由于异常时间束循环导致的学生比老师先出现。
因此虽然看上去,薯条旅装备部将钢铁巨蟒系统搞成了两部分:
即坦克车体为联动防护——需要所有坦克保持固定的相对位置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坦克炮塔为单独防护——虽然最大强度不如联动防护,但不仅可以各自独立工作让坦克火炮可以正常工作,还能对攻顶的伤害起到防御作用。
是薯条旅装备部,吸取“新来的”与“哑巴”攻破德军钢铁巨蟒系统暴露的顶部弱点,而搞出来的弥补措施。
但实际上的情况是,德国魔怔人在获得这类薯条旅遗物时,技术力不够,无法破解单独工作的炮塔防御部分,只好将原本主要防御车体的联动防护加高,来间接遮挡炮塔。
这样虽然让德军的钢铁巨蟒系统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攻击方式,但也使得德军无法在开启防护的同时正常使用坦克火炮,并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顶部漏洞。
2、先天设计不足的苏军坦克
苏军二战和冷战初期坦克最大的特点,便是兼具了防护加成以及方便制造优势的铸造炮塔。
PS:二战早期的T-34也有焊接炮塔但是数量极少且很快被淘汰,对此有一种说法是苏联焊接装甲钢的技术不过关,导致焊接炮塔的质量普遍低于铸造炮塔;也有可能是工厂搬迁加生产指标紧张,导致生产耗时的焊接工艺不得不被淘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是这种炮塔却有一个显着的缺点,那就是炮塔内部可使用空间十分紧张——特别是和焊接方盒子的德军坦克相比。
除此之外,苏军坦克车体的倾斜装甲,和苏军喜爱将步兵火炮——相比专门设计的坦克炮,这些火炮炮闩结构更大——直接装上坦克的爱好,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
而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T-34/76 1940年型的炮塔中只有两个人——车长和装填手。
于是兼职炮长工作的车长,成了该型坦克中工作压力最大的人。
车长和炮长工作本质的矛盾性——一个需要注意坦克四周,一个需要注意射击目标——也成了桎梏这型T-34坦克战斗力的问题。
而空间不足导致的另外一个问题则是,苏军坦克兵的生存环境突出一个糟糕——在坦克空间紧张到别说像英国人一样在坦克里装煮红茶机器,连后期加装空调和三防装置也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苏联的解法也就只剩下让坦克兵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了。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军工在早期只能采取铸造更大坦克炮塔的方式来解决——这让T-34/85型,也可以被称为大脑袋T-34。
只是炮塔铸造大小总有极限,大脑袋T-34出现的根本原因,也还是为了换装85毫米炮,并将炮塔人数增加到3人。
所以即使是后期的T-34,其内部空间问题也没有得到多大改善。
最终苏联人只能在重坦线上,点出了铸造拼接炮塔的技术。
3、自发觉醒集体信念力量加成之间的区别
就像薯条君分发不同的主题装扮会赋予苏军部队具有显着差别的玄学力量加成一样。
步兵第75师一些士兵的自发觉醒,和坦克第5师T-34坦克营的自发觉醒,不仅触发过程不同,最终生效情况也会不同。
对于前者来说,来自其他时间线战争受害者的力量加持是隐性的,有地域性的。
隐性,是指对于当时已经战斗到最后时刻的,苏军步兵在力量爆发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存在。
地域性,是指地缚灵式的战争受害者加持,无法脱离大屠杀受害者纪念馆覆盖范围生效。
对于后者来说,使用贴近绿皮WAAAGH立场工作模式的加持,是显性的,不稳定的。
显性,是指这种加成方式将会向绿皮WAAAGH立场一样显着,所有使用这些力量的人都会和WAAAGH起来的绿皮一样明显感知到力量的高涨。
不稳定,是指这种加成方式也会像绿皮WAAAGH立场一样,因为老大的阵亡或者部队选择撤退而快速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