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

中元篇章 萍澜 3623 字 11天前

霖安听闻,不禁更加迷茫了,因为霖安于耳中听到的,或者说梓娴口中所说的,真的就是...“咱们这样...这样...然后再这样...”

霖安很想询问梓娴,这所谓的“这样”是哪样,但梓娴显然不曾给霖安询问的机会,仅是一番贼兮兮的细语过后,即是蹦蹦跳跳的走在了熙攘的长街之上,且依是呈现着东瞧瞧、西逛逛、并不打算为朱家做工的模样。

蘑菇了半日,也是泡了半日的蘑菇,看似送货辛劳的紧,但实际上也不过是送了三两趟,其余时间皆是在梓娴的“蛊惑”下闲逛,而霖安也算得上是偷懒、摸鱼了。

不过到了晌午,所有百姓都是归来吃饭之际,梓娴便开始了之前口中的“这样”了。

美味佳肴倒也不曾去抢,亦是不曾让霖安去吃,梓娴仅在饭后休息之时环顾起了四周,最终将目光落在了角落中的市远身上。

在外人看来,市远是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但在梓娴眼中,市远却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关键人物。

例如说...有家有室的,家中困难且是需要用钱的,那么只要给他想要的,那么他便会在一定程度之内任由掌控。

梓娴上前,亦是带着霖安挤到了市远身边,倒也不曾出言蛊惑,因为在梓娴看来,相比于用言语蛊惑,倒不如用直观的手段与其谈论对方最喜欢谈论的事情,例如说...利益。同时也喜欢将直观的利益化作些许的甜头,提前预支给对方,从而避免让对方认为自己是空谈的同时,更是能够让对方感谢自己。

当然,这种手段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实力,否则即是一种愚蠢之举。

二十两白银入手,且是呈于市远眼前晃了晃。

“小兄弟这是何意?”市远看着梓娴手中的钱银,虽是道出了不解之言,不过却是笑的异常开心,显然知道这二十两白银应是与自己有缘,否则对方绝不会将其拿出并放在自己眼前炫耀。

“你有多少人手?”梓娴不曾正面回答,仅是反问。

“人手倒谈不上,十几个兄弟报团取暖而已。”市远依是笑言,且是觉得二十两白银已是越发的接近了自己。

“我想做些生意。”

“什么样的生意?兄弟几个可不想违背法理。”

“不会违背法理,仅是为我出些苦力而已,不过凡事都有代价,而你们的要付出的代价便是...每日清晨在登云斋对面,买上包子些许。”

听闻梓娴所说,市远不禁哆嗦了一下,显然不是愚蠢之辈,同时更是开口提醒道:“小兄弟可知自己在说些什么?要知道...只要买上些许面馅儿的包子便能得到管事的赏识,若说管事与登云斋没有关系...”

“登云斋就是管事的,说是卖包子,不如说卖的是个门路,而那买包子的钱,才是对他真正的孝敬。”

原以为梓娴年少无知,但让市远不曾想到的是,梓娴不仅清楚的紧,分析的更是头头是道,如此看来...若非是不知死活,便一定是有所图谋。

市远有些犹豫,也很想做出拒绝,但一双眼睛却是盯着梓娴手中那二十两白银不动了,也许他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但他却是一个需要钱的人,贪婪的人也许会犹豫,但有所需求的人终究会为了所求而说服自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是买上包子些许,再为梓娴出些苦力,便可以带着兄弟们赚到二十两钱银...结合利弊,市远终是抬手,将钱银揣入了自己的怀中。

梓娴没有继续说些什么,也许在市远将钱银揣入怀中的那一瞬,他便已是得到了一个十分明显且确切的答案。

在仓库中休息了片刻,梓娴便与霖安一同顺着人潮,去往了城外的药田。

出城的路上,霖安迷迷糊糊的,却是摸着后脑勺仔细琢磨着,似乎并未琢磨出什么来,便侧首看向一旁似是游山玩水而来的梓娴,且是迷茫相问:“似乎有些不大对劲。”

“哪里不大对劲?”梓娴笑眯眯的上前,且是抱着霖安的手臂贱兮兮的问道。

“我记得...登云斋对面的街路上,并没有卖包子的。”

“没有么?”

“没有!”

“那可怎么办啊...如果没有的话,我那二十两白银,岂不是打水漂了?”

“那我们去要回来?”

“霖安看这样行不行,既然登云斋对面没有卖包子的,而我又不想让那二十两白银打水漂,不如就让登云斋对面出现卖包子的,如何?”

“去哪里找卖包子的?而且就算找到,人家也未必敢与登云斋抢生意。”

“那我们去卖,如何?这样一来,所有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么?”

“可登云斋可是管事的,而管事又是朱家的人,如果我们在登云斋对面卖包子,岂不是...岂不是与朱家抢生意?”

“霖安糊涂了不是,我们怎么能是与朱家抢生意呢?你不妨仔细想想,朱家赚到的钱,迟早是要化作工钱,分发到仓库之中那些百姓,以及你我手中的。既然这钱迟早都会到咱们手里,咱们只不过是通过卖包子的方式,将本属于咱们的钱,提前拿到手中而已,而这样也能为朱家省去一番...发放工钱的麻烦不是?”

梓娴说了很多,而霖安则是觉得...好像有些道理,似乎又没有道理。

霖安不曾琢磨太多,也不曾深想太多,仅是觉得...梓娴若是想卖,那么去卖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