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随着支书来到河边,只见河道侧内留有一道明显的水痕印记,河面低于那道水痕印记2米多。
组长问道:“黄支书,这青灵河有多深?”
支书看出组长疑问,答道:“覃组长,青灵河平常水深四米左右,冬季枯水季时,水深在三米上下,汛期则到六米,由于河底水草杂生,所以河水深浅有些打眼难辨。”
我在旁左右寻望,追问道:“黄支书,三道山生态不错,看这河底遍生水草,这河名可是由此而来的?”
支书忙解释:“陈干事,青灵河名是这里祖辈先人传叫下来,一直延用至今,还未听说其中有什么特别原由,但我估计也是河水清亮的寓意。”
支书说完,我寻思也是,这河名很是文秀应景。
组长这时手指对岸,问支书道:“黄支书,老山橘林是哪吗!”
我忙顺着组长所指眺望,只见对岸巨松参天,宛如一道城墙隔阻,满是阴森压抑,但有丝缕清香从那松林中透出,漂浮而来。
支书称是,用双手比划一合围手势,说道:“覃组长,野生老山橘林就在那松林后面,由此顺后延伸,直连主峰山脚。”
“喔!”组长远眺轻应。
教授插话:“支书,那我们坐船早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