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遥对蓑衣的要求并不高,能遮雨便足矣。
宋遥打算编织的肩饰形状像扇子,但弧度得做得更开一些。
他先将茅草摊开,构思好大概的样子,然后动手用麻绳编织。
在理想情况下,用细线和细针慢慢缝制会更好,但部落的条件有限,细线和细针都难以寻觅。
虽然可以尝试将线弄得更细,但针的问题却无法解决——部落里只有粗大的骨针,想磨细它,很容易就会断掉。
因此,宋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编制的方法。编制虽然速度快,一次成型也相对牢固,但缺点是调整起来比较困难。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忙碌,宋遥编出了肩饰的基本形状,领口也大致完成。
然而,茅草编织的领口显得有些坚硬,穿起来可能会不舒服。
这让宋遥有些头疼,尤其是领口靠近秸秆的部分,处理起来特别棘手。
宋遥决定下一步要对领口进行塑形,让它更加贴合身体,同时打算在塑形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茅草,让肩饰层次更丰富,防水性能也更强。他知道,只有薄薄一层茅草,作用是有限的。
固定领口这活儿挺容易的,前些日子做斗笠时削的那些木头桩子正好派上用场。
粗细适中,跟脖子一样粗细,固定住领口后,我就开始一圈圈地往外围编织。
肩膀两侧的茅草长度已经足够,能覆盖大半个上臂,既挡雨又不妨碍干活,主要是让编织更紧密些。
前后两块长度还是不够,我想了想,还是接着编长一些比较划算。挑些长茅草,从领口下面一点开始接上去,这样一来,既延长了长度,又增加了厚度,一举两得。
编蓑衣真是挺费劲的,上半部分就花了三个多小时,虽然样子不算太精致,但还算符合预期,就是粗糙了点。
裙部就简单多了,只要能围一圈就行。
中午休息了一会儿,下午继续编蓑衣。
这次编裙部,吸取了上面的经验,用的都是长短适中的茅草,而且把靠近根部的都砍掉了。虽然编织难度提高了,但编出来的成品不会刺挠。
不到两个小时,裙子的雏形便显现出来。
紧接着,他开始进行收尾工作——用轻巧的力道捶打茅草,让它们变得松软而密集。
主要是对内侧进行处理,随后再用绳子编一圈,使得裙子既保持版型,又不显得松垮,外侧还能有效遮挡雨水。
这个步骤最为耗时,每个细节都需要细心处理,尤其是领口和肩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