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回到稷下之后,便开始邀约士子们从事流民登记的工作。于是,便将稷下的众士子召集到了一起商议。管仲相对比较清楚流民的情况。众人便选他来分派工作。而文宣则从璇玑阁调配物力来支持士子们的工作。
“我们需要设几个登记的定点。”管仲安排道:“不仅要登记流民的人头数,还要注明:男女,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技艺。”
众人皆点头同意。
管仲在沙盘上简略地画出东都的地图。“这……这……这……”他指着几个具体的位置说:“各自安排两到三人。”
“那用具呢?”士子们问道:“若有上万人,光记录所需耗的竹简,可就了不得了。”
“我会安排用具的。”文宣插话道:“届时会安排专人送到相关地点。”
“但是……”细心的叔牙发问道:“会不会出现重复登记的情况?”
“确实有可能。”管仲点了点头。
“还有就是……”隰朋也插话道:“说不定很多人不来登记。”
“是啊!这也是个大问题。”管仲忧虑道:“像这种普查困难很大。”
“不如换种方法,再派士子们主动走访做工作。”文姜建议道:“若是流民知道登记后可以得到好处。想必定然会配合。”
“可是,什么好处呢?”管仲笑着问文宣。他心里其实很清楚,若没有文宣出钱出力,此事定然是办不了的。
“比如,我可以从璇玑阁中划出一部分营收照顾那些孤儿寡母啊!”
管仲和众士子皆会心一笑。有了文宣这句话,众人皆轻松了不少。“这样就以官府与璇玑阁的名义共同完成这次工作好了。”管仲对众士子交代道。
“好!那就这么办吧!”文宣也点头同意了。看着管仲利落、干练的办事风格,文姜的心里挺踏实的。跟这样的人一同做事,真舒服啊!
接着,管仲就安排了下去:“管某负责带一队士子走访。召忽负责安排定点登记。叔牙负责各登记点的后勤补充。而隰朋则协同高兄负责与官府接洽。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领命!”召忽调皮地做了一个拱手的姿势。众士子皆“哈哈”大笑了起来。整体都交代完了。各人便一一告退,自行去准备了。
众人皆走后,管仲则独自拉文姜到一边叙话:“这之后的事,还要文宣贤弟出力了。”
文宣点点头说:“我想过了男人们编入部曲,这需要诸儿哥哥出面。但文宣想困难并不仅仅是会饱受非议而已。”
“是的!最重要的是:靠什么来养活这帮人。”管仲眉头紧锁:“齐国长年无战事。突然多了一队士兵。这些人可是要粮养的。”
“如今,我只能帮助照看那些老弱病残。”文姜难过地低下了头。这时候,她才明白钱有多重要。“以前,我总觉得自己的钱很多。现今才知道那不过是相对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