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两道人影迎来了文武百官的注视。
左边的一位叫做郑国,韩国人,曾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官名),可此刻却戴着镣铐。
几年前,他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勿使伐韩的意图暴露。
百官本想杀他,可他以渠凿成亦秦利,因得嬴政支持,才得以继续施工,今日终于完成,百官以前对于嬴政的压力此刻已经反了过来。
而他身边所站着的则是公输仇,郑国渠能提前修建成功和公输家有很大的关系。
“渠已修成,于我关东大利,郑国虽有大罪,可功大于过,来人,解除他身上枷锁,从今日起,他便是我大秦人。”
“这条渠,就以郑国之名命名吧!”
郑国立刻跪在地上,惶恐的说道:
“王上,不可,臣何德何能,能让如此重要的一条渠以臣之名命名。”
“寡人既然已命名,那此渠便叫郑国渠,我要让天下人知道,只要愿意来我秦国,为我秦国做出贡献之人,无论他是哪国人,寡人都会委以重任、给予丰厚的奖赏。”
吕不韦听此,已然觉察出嬴政一统六国之心,并且比他预想的野望还大,嬴政不仅想要一统六国,还想要纳六国之才为他所用,不过这何其难也。
上前一步,吕不韦大声说道:
“祝贺王上,郑国修渠一事的确值得奖赏,如今郑国渠成,往后我大秦无需在担心粮草问题,也不用像以前一般,在大旱之年,将士们以草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