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我也学一波紫霄宫讲道

十年左右的时间,三人先后筑基,而且都有一技之长。

三人选一项修真技艺进行辅修,慕容嫣炼丹,朱尧斋炼器,杨昭辅修阵法。

别的不说,天灵根修士的修行是快,前期没有瓶颈,不借助筑基丹也能轻松筑基。

三人筑基后,刘蒙身为大长老,下达了一项任务。

开始收徒,壮大清风宗,收一些二代弟子。

必要时可以收外门弟子,初期这些外门弟子可以提供免费劳动力,辅助他们和内门弟子修炼。

而且把这些外门弟子名额,给到一些大户人家,修炼之初的资源也能轻松获得。

听了大长老安排,几人纷纷感叹,还是大长老手段高明。

三人接了任务下山,清风仙宗,在这一天开始传遍大明。

大明西部有仙山,名昆仑,昆仑山上有仙宗,清风宗。

仙人凡间收徒,一时间,大明百姓茶余饭后讨论度最高的,便是拜入仙宗,拜师仙人。

清风宗三位一代弟子,杨昭与朱尧斋家在凡俗是颇有势力之人。

慕容嫣是位孤儿,这就造成了三人收徒方向不一样。

慕容嫣寻找的是些平民中的修仙苗子,而另两位则侧重颇有权势的人家。

如此一来,难免以后会碰撞出一些火花。

到了世俗后,朱尧斋摊牌了,不演了,我是皇室的人。

怪不得当初刘伯温推断天机后,皇室不曾遮掩,反而推波助澜。

原因在这,皇室可以通过朱尧斋做些手段,更好的控制朝廷上下局面。

杨昭也是有些来头,当初刘蒙收徒时,便感应到杨昭的血脉,正是杨广后人。

虽然大隋朝已经逝去,但杨广还是有后人留存,在大明是传承悠久的世家。

杨昭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知道刘蒙身份。

自己家族族记,最开头便记载杨广跟随仙人学习经历。

这位仙人的长相习性等等都有记录,在这三人中,杨昭对刘蒙最是敬重,以他了解到的修行体系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