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来到了延安,直接降落下去。执勤战士立刻认出了何大清,走上前来,热情地打招呼,何大清应了一句,便径直走了进去。

何大清直接来到吴先生的办公室,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吴先生富有磁性的声音:“请进!”

何大清走了进去,吴先生看见何大清,立刻站了起来,热情地过来与何大清握手。

二人坐下后,何大清立刻问道:“吴先生,现在咱们接手的地区都有哪些?”

吴先生说:“东北三省已经接手了,还有热河、四九城、天津、河北,以及内蒙的一部分地区。”

何大清又问:“重庆那边怎么说?”

吴先生叹了口气,说道:“他们还是不想承认咱们组织,想让咱们自行解散。”

何大清一拍桌子,怒声道:“他们想得倒美!要不是咱们出了这么多力,小鬼子能投降吗?我去找他们!”

吴先生说:“先别着急,咱们这马上就要和他们谈判了。”

何大清问:“都谁去呀?”吴先生说:“暂时还没有定,需要研究一下,看看谁去合适。”

何大清说:“不管谁去,我都要跟去,保护各位的安全。”吴先生说:“那当然是乐意之极了。”

“吴先生,此次谈判,咱们得提前做好周全的准备啊。重庆方面向来对咱们心存偏见,怕是不会轻易松口承认咱们的地位,指不定还会在谈判桌上使出什么手段来刁难咱们呢。”何大清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道。

吴先生微微点头,神色凝重:“你说得没错,大清。所以我们得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从政治主张到军事部署,从民生建设到未来规划,方方面面都得梳理清楚,让他们看到咱们是有能力且有决心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更好未来的组织。”

接下来的几日,何大清便跟着吴先生及其他几位核心领导同志一同投入到紧张的谈判筹备工作当中。他们仔细分析着当前国内的形势,研究重庆方面可能提出的条件以及应对之策,同时也在商讨着己方要在谈判桌上争取的关键要点。

何大清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及对各地情况的了解,在军事相关议题上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他指出,虽然日本已经投降,但国内仍有部分地区存在一些日伪残余势力,需要明确各方在后续清剿行动中的职责与分工,确保这些残余势力能被彻底清除,还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终于,到了谈判的日子。何大清早早地便做好了准备,他身着一身利落的便装,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警觉。此次谈判地点选在了一个相对中立的城市,各方代表陆续抵达。

当何大清随着吴先生等一行人走进谈判会场时,重庆方面的代表们纷纷投来了复杂的目光。有惊讶,有不屑,也有隐隐的忌惮。何大清对此视若无睹,只是紧紧跟在吴先生身后,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以防有任何突发状况威胁到己方人员的安全。

谈判正式开始,一开始,气氛便显得有些剑拔弩张。重庆方面的代表率先发言,话语中虽也提及了抗战胜利的不易,但话锋一转,便开始强调所谓的“正统”地位,暗示希望我方能够服从他们的领导,放弃自身的发展与主张。

吴先生不卑不亢地回应着,他阐述了我方在抗战期间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敌后游击战争到组织动员百姓,从救助受难同胞到为抗战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桩桩件件都清晰地表明了我方在抗战胜利中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何大清在一旁听着,心中暗自佩服吴先生的沉稳与睿智。每当重庆方面试图抛出一些刁钻的问题或者故意歪曲事实时,吴先生总能用详实的数据和真实的事例巧妙地反驳回去,让对方的企图一次次落空。

然而,重庆方面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又在一些地区的管辖权以及军队的整编等问题上纠缠不休,试图以各种理由压缩我方的发展空间。

此时,何大清忍不住开口了:“各位,大家都清楚,在抗战期间,我们各个地区的同志都是拼了命地在和小鬼子战斗,为的就是把侵略者赶出咱们的国土,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如今胜利了,咱们不应该想着怎么继续内耗,而是要携手合作,共同为国家的重建和发展努力。就拿东北三省来说,那是我们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从鬼子手里一寸一寸收复回来的,凭什么现在要任由你们随意摆布?”

何大清的一番话掷地有声,让重庆方面的代表们一时语塞。会场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后,双方又继续围绕着诸多关键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谈判逐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但在吴先生等我方代表的据理力争以及何大清在旁的有力支持下,重庆方面也渐渐意识到我方并非他们想象中那般可以轻易拿捏,态度也略微有了些转变。

这时,在一旁许久未言的果档领袖开口了:“这位是何大清先生吧?”

何大清点点头,说道:“您好,我是何大清。”

对方又道:“你在四九城和东北的事情我都有所耳闻,怎么样?想不想到我这里来做事?如果你来,我给你上将军衔,如何?”

何大清呵呵笑了笑,回应道:“自古有云,忠臣不事二主。先生的心意我心领了,但是要背叛组织,我是绝对不会做的。”

对方有些不悦,接着说道:“莫非何先生是觉得,我给的官职不够高?还是因为钱给的太少了?”何大清说:“您说的这些对我来讲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