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锅包肉

不知道为甚什么,听到莫风这么安慰自己,叶青寒整个人就像喝了一口可乐一般,甜甜的,还有一口气堵在自己的胸口。

莫名的开心......

锅包肉,在蓝星上乃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东北名菜,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

锅包肉原名锅爆肉,由哈尔滨道台府的主厨郑兴文所创。

郑兴文是旗人,自幼随父来到北京,对厨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成为技艺高超的厨师。

1907年,他受举荐来到哈尔滨,成为道台杜学瀛的府厨。

当时,道台府经常宴请国外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由于外国人偏爱酸甜口味,而北方的咸鲜口味让他们不太适应,杜学瀛便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

郑兴文便把原本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

这道改良后的菜肴迅速受到了俄罗斯客人的喜爱,每次宴请都必点此菜。因烹饪时需要用急火快炒,将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初被命名为“锅爆肉”。

然而,由于俄罗斯人发音“爆”为“包”,久而久之,“锅爆肉”便演变成了“锅包肉”。

在西安事变以前,由于东三省归属张氏家族管辖,很多道台府里的菜都属于禁菜、私菜,普通百姓难以品尝到。

小主,

但日本侵占黑龙江以后,一些民间工艺、美食菜谱逐渐外流,锅包肉也开始在哈尔滨以及外部流传。

辽宁人对锅包肉进行了改造,最后一步改用番茄酱或者番茄沙司,外观像极了哈尔滨的“樱桃肉”,但减少了锅包肉原有的香酥金黄。

新式锅包肉与老式锅包肉之分由此产生,老式锅包肉起源于哈尔滨,以酸甜口、姜丝、葱丝、香菜为配料;新式锅包肉起源于沈阳,加入了番茄酱,口感更加“欧化”。

莫风站在厨房中央,准备开始做这样一道外酥里嫩,酸甜可口的锅包肉。

他先从自己的空间里取出新鲜的里脊肉,切成薄片,每一片都力求厚薄均匀,这是保证锅包肉口感的关键一步。

接着,他将肉片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盐、料酒和少许生抽,用手轻轻抓匀,让肉片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腌制片刻。

趁着腌肉的间隙,莫风开始准备裹粉。他将淀粉和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少许泡打粉,这样可以使炸出的外皮更加蓬松酥脆。随后,他将腌好的肉片逐一裹上这层特制的粉浆,确保每一片都被均匀包裹,为接下来的炸制做好准备。

油锅烧热,油温控制在七成热左右,这是炸制锅包肉的最佳温度。莫风小心翼翼地将裹好粉浆的肉片一片一片地放入油锅中,肉片迅速在热油中翻滚,逐渐变成金黄色,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他用漏网轻轻翻动,确保肉片受热均匀,直至全部炸至金黄酥脆,便捞出沥干油分备用。

接下来是调制锅包肉的酱汁。莫风将白糖、醋、番茄酱和少量水淀粉混合,搅拌均匀,直至糖完全溶解,形成酸甜适中的酱汁。

他再次开火,将酱汁倒入锅中,待其沸腾后,迅速将炸好的肉片倒入,快速翻炒,让每一片锅包肉都均匀地裹上这层亮晶晶、酸甜诱人的酱汁。

最后,莫风将锅包肉盛出装盘,撒上些许白芝麻和葱花作为点缀,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锅包肉便大功告成了。

莫风做的是新式锅包肉,毕竟口感相对来说更加甜一些,而且色泽和模样都比较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