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朝廷轶事

九月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踏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

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晒秋、赏菊、饮宴祈寿等习俗。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宋汴京城中,一袭小龙袍的哲宗皇帝带领着群臣登上皇城最高处,祭天祈福。

“朕以幼龄之姿,得登大宝,全赖太皇太后和太后恩荣,一众宰执贤臣辅佐,方有今日之盛景。”

“此番大宋北伐,收复燕云,一统山河,乃顺天应命之举。”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望护佑大宋军民,洗刷百年耻辱,一战而定燕云!”

小皇帝恭恭敬敬的接过礼院递上的祭天礼器,缓缓跪地向天地磕头。

口中所念皆是对于前方战事的忧虑和关心,身后老态龙钟的王珪和众宰执对视一眼,无奈一笑。

官家虽然一字未提,可是在场的朝臣都知道他在盼望谁,无非就是那位‘帝师’罢了。

前线交战已经历时三个月左右,可是韩某人却一封军情汇报都没有。

惹得整个汴京城内流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反正就是没好话。

毕竟唱衰这种活计,无论古今中外都避免不了,他们大多心思不良,有着不为人知的想法。

但是对于朝廷中枢这些统治者来说,没有消息,恰恰就是最好的消息。

以韩某人的性格,除非大胜或是大败,否则局部胜败,都影响不了整体战略部署,汇不汇报都没差。

等到韩某人真要往后方汇报军情,那就是关键对决或是取得最终胜利,因此这帮老油条是一点都不着急。

但是哲宗小皇帝还没有他老师的这份养气功夫,即便韩端阳在旁屡次进谏,表明前方一切安好,这位小官家还是按捺不住焦虑,选择九月九登高祈福。

“中正啊,官家毕竟还年幼,很多情况看的不清,你作为给事中,天子近侍官,一定要多多劝解。”

祭天完毕,众人慢悠悠返回各自官署,王珪带着一干宰执拉住了往文德殿而去的韩端阳。

“下官倒是劝阻了,可惜没用。”

韩端阳无奈的叹气,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老夫记得前些年你父亲不是重修那本《静远诗词》吗,那里边新增了不少上佳的诗词。”

“你看看不如给官家呈递一本,转移一下注意力。”

韩师朴看到自家孙子有些无奈的神情,不由得拍拍他的肩膀,给他支了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