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吏治半年后,大批贪腐官吏被拿下,官场风气为之一清,也到了秋收的季节,内阁下发新的行政命令。
普查全国的人员户口,丈量全国的土地,为后续更深入的改革做准备。
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统计各地的户籍人口,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户籍制度,即户贴制度。
户贴上准确登记每户的信息,包括籍贯、户主名、户口数、成年男丁、未成年男丁、妇女丁口,这些人员的年龄名字,以及与户主的关系、房屋土地资产等情况,并且会有官府的令印、编号、日期和官吏的签押,以此作为征税和征发劳役的依据。
统计内容一式两份,盖有堪合印章,一份户籍上交户部,一份户贴由民户持有,户贴上详细记载了这户人家的田产数量以及所应承担的赋役额度。
户贴制度虽然明确了每户百姓所承担的义务,但也是一种不动产证书,在国家初定的时期,对百姓财产也是一种承认和保护,对稳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底层百姓有了户贴之后,不仅能够踏实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不再轻易迁徙,也可以按照户贴上的税赋额度来明确纳税,避免了官员中饱私囊,或纳税不均等问题。
户帖制度执行十年后,国家逐渐稳定下来,实际统治也已经扩展到全国,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征税,洪武十四年,朝廷开始推行黄册制度,相比于户帖制度,黄册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黄册是一种全国性的户籍册,详细记录了各地户籍信息,包括户种、原籍、现籍、居住地、人口信息以及资产等,与黄册配套的还有记载土地位置、大小、所有权状况的鱼鳞册制度。
鱼鳞册,又称为鱼鳞图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一种详细记录土地信息的登记簿册。
鱼鳞册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征派赋役和明确土地所有权,它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等按照顺序排列并绘制出来,因为描绘土地区域图谱形状类似于鱼鳞片的排列,因而得名。
所谓黄册制度,需要配合里甲制度来推行,普通百姓分为军、民、匠三大类,每一百一十户为一个“里”,每个“里”设有十个“甲”,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按年轮流服役,把每个“里”的住户按照籍贯、姓名、人口、田宅、地亩等逐一登记,呈送上级,每十年更新一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里编为册,册首总为一图。鳏寡孤独不任役者,附十甲后为畸零。僧道给度牒,有田者编册如民科,无田者亦为畸零。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
黄册一式四份:一份上交户部,其余三份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上交户部册面黄纸,故谓之黄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