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我在基地上已经有三年了,”其中一个女性监测员继续说道,“一直都在监控室中工作。而到了主控台来才发现,原来我们要四个人轮流盯着屏幕看,现在有了AiDT34系统,只需要两个人就能轻松应对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了女生的反馈后,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鼓舞。我深知,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自信与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于是,我暗暗告诫自己,必须坚信自己研制的系统——AiDT34,它确实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任何外界的质疑都不应动摇我的信念。
然而,信念之外,我更需付诸实践,将这份优越性转化为更强大的实战能力。我深知,只有不断升级、完善系统,才能让它更好地完成收捕工作,应对那些未知的挑战。于是,我沉下心来,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AiDT34的性能。
首先,我意识到,在对方拥有干扰设备的情况下,我们的系统必须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这需要我们在算法上进行优化,引入更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确保在复杂环境中也能准确捕捉目标信号。同时,我还考虑到了增强系统的自适应学习能力,让它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参数,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其次,为了更精确地定位不明生物体在5号区域内的活动范围及深度,我决定对系统进行深度挖掘与数据分析。我深知,每一个坐标点都可能是解开谜团的关键。于是,我对AiDT34发出了指令,要求它立即启动深度扫描模式,将发现的不明生物体具体活动范围的坐标全部收集并定位出来。
随着指令的下达,AiDT34三D影像迅速响应,它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跳跃,输入着复杂的指令。它先是对5号生命体进行了800米范围内的初步定位,紧接着是700米、600米……直至精细到每一米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AiDT34不仅收集了海量的数据,还通过内置的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快速处理与分析。
我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变化,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随着分析的深入,不明生物体在5号区域内的活动轨迹逐渐清晰起来。我看到了它在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移动轨迹,甚至能够推测出它可能的行动模式与习惯。这些信息对于我们制定下一步的收捕计划至关重要。
当AiDT34最终完成定位并向我报告结果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与喜悦。我知道,这一刻的成功不仅仅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整个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那份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