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鸣惊人

春秋五霸之楚庄王传奇 第二章:一鸣惊人

第一节:新王怪象与伍举讽谏

楚庄王熊侣初登大位,那场面可谓是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整个郢都沉浸在一片新王继位的欢庆氛围之中。可谁能想到,这新上任的大王,没过多久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朝堂之上,本应是商议国家大事、君臣共商国是的庄重场所,楚庄王却好似把这儿当成了自家的休闲别院。

每日里,他不是无精打采地在王座上打瞌睡,任那口水在嘴角肆意流淌,仿佛在给王座“浇水施肥”,就是眼神游离,左顾右盼,心思全然不在朝政之上。大臣们在下面激情澎湃地汇报着各地的水患、饥荒、邻国的动向,楚庄王却只是“嗯嗯啊啊”地敷衍着,那模样活脱脱就是一个被迫听天书的学童。

大夫伍举,那可是个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的老臣。他眼睁睁地看着楚国这大好江山在新王的“不作为”下逐渐走向未知的迷雾之中,心急如焚,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一天,伍举咬了咬牙,决定进宫面圣,非得和这位新王好好唠唠不可。

当伍举踏入王宫的大殿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差点惊掉了下巴。只见楚庄王正四仰八叉地躺在奢华的榻上,一只手拿着个精致的酒壶,另一只手还在半空中晃悠着,嘴里嘟囔着不知名的小曲儿,那醉眼朦胧的样子,仿佛已经与这尘世隔绝,进入了自己的“酒国仙境”。

伍举强忍着内心的不满与焦急,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恭敬地行了个大礼,说道:“大王,臣今日前来,是听闻了一个极为有趣的谜语,想请教大王一二。不知大王可有兴致?”楚庄王微微抬起头,醉眼惺忪地看了伍举一眼,打了个酒嗝,含含糊糊地说:“哦?谜语?说来听听。”

伍举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有一只大鸟,此鸟体型庞大、羽色艳丽,落在我楚国朝堂之上已有三年之久。这三年间,它既不展翅高飞,翱翔于蓝天之上,也不引吭高歌,鸣响于朝堂之中。大王您聪慧过人,可猜猜这究竟是一只什么鸟啊?”

楚庄王一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嘴角上扬,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他慢悠悠地坐起身来,把手中的酒壶放在一旁的案几上,眼神中突然闪过一丝清明,说道:“这鸟啊,它可不是一般的鸟。它不飞则已,一飞必定冲天而起,直上九霄云外;它不鸣则已,一鸣定会惊人动地,响彻整个楚国。它只是在默默地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罢了,你这老臣,何必如此心急呢?”

伍举一听这话,心中顿时五味杂陈。他细细品味着楚庄王的话,似懂非懂,隐隐觉得这位大王或许并非真的如表面那般沉迷酒色、荒废朝政。难道这一切都是大王的伪装?伍举心中虽仍有疑虑,但此刻也不好再追问下去,只得恭敬地行了个礼,缓缓退下。

第二节:庄王暗访与民间百态

其实啊,楚庄王心里就像揣着一本账,对朝堂上下的情况那是门儿清。他深知,楚国虽地大物博、兵强马壮,但近年来朝堂之中党派林立,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犹如一团乱麻。而民间呢,百姓们的生活也是苦乐不均,既有富甲一方、骄奢淫逸的贵族,又有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贫民。

他之所以表面上装作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其实是在施展一招“欲擒故纵”之计。他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猎人,静静地观察着朝堂上的大臣们。谁是真正为国为民、心怀忠义的忠臣,谁又是只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奸臣,谁在国家大事面前唯唯诺诺、毫无主见,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等合适的时机到来,便要对这朝堂来一场“大清洗”,把那些“害虫”一网打尽。

在暗中观察朝堂的同时,楚庄王还派出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人,乔装打扮后深入民间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去探寻楚国真正的国情。这些心腹们就像一群敏锐的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仔细记录着百姓们的生活状况、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有一次,一位心腹匆匆回宫,脸上带着凝重的神情。他向楚庄王详细禀报了自己在民间的所见所闻。原来,他看到许多地方的百姓们生活困苦不堪,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庄稼收成寥寥无几,百姓们家中的粮仓早已见底,只能以野菜、草根充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贵族们却依旧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他们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每餐都是山珍海味,家中的奴仆成群,还经常举办奢华的宴会,那场面简直比王室还要气派。

楚庄王听着心腹的汇报,眉头越皱越紧,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怒火,暗暗发誓:“这些可恶的家伙,只知道自己享乐,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等我把朝堂整顿好了,一定要好好收拾你们,让楚国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第三节:樊姬遇险与孙叔敖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