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孙国华的精心准备与详尽规划,他亲自前往省政府大楼,面见省长张传福,满怀激情地汇报了《关于开发江北新区的方案(初稿)》的具体内容与美好愿景。汇报在省政府的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进行,窗外是熙熙攘攘的城市景象,室内则是一片专注与期待。
常务副省长陈瑞林,省发改委主任张海波,也一同听取汇报。
孙国华首先以两张规划图的形式,直观展示了江北新区与城南新区的对比规划图。他指出,城南新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中心,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已有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构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特别是莫林河国际机场的兴建,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该区域的交通便捷性,更为吸引外资、促进国际贸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后,他将话题转向江北新区,语气中难掩兴奋之情。孙国华强调,江北新区规划的核心在于打造一个集生活居住、休闲旅游、优质教育以及高科技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城。他详细阐述了新区的四大支柱板块:在生活居住方面,新区将引入绿色建筑理念,构建低碳环保、宜居宜业的居住环境;旅游板块则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规划了一系列主题公园、文化街区,旨在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理想目的地;教育板块将引进国内外顶尖教育资源,将在滨城的大学新校区规划在江北新区,建立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的一站式教育体系,为新区居民及引进人才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而高科技板块,则是新区发展的引擎,计划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创新产业集群。
此外,孙国华还特别提到,滨城市政府计划将办公地点迁移至江北新区,以此作为新区发展的强力信号,带动更多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的建设,加速新区成熟化进程。他展示了新区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表、预计的经济增长指标、以及对就业和人口增长的积极影响。
汇报过程中,张传福省长不时点头,对孙国华的细致规划与远见卓识表示赞赏。他提问了几个关键问题,涉及资金筹措、环境保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方面,孙国华均一一作答,展现了其对方案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考量。
汇报结束时,张传福省长高度评价了江北新区开发方案的前瞻性和可行性,表示将全力支持滨城市的这一重大发展举措,并承诺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倾斜。这场汇报不仅是对江北新区未来的一次展望,更是滨城市与省政府携手共进,共谋发展的新起点。陈瑞林上调京城可能是已经定下来了,孙国华明显能够感觉到,他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积极了。他觉得需要抽时间,跟老大姐田艳芳唠唠这些事儿。
汇报会一结束,张省长便迫不及待地领着孙国华步入了他的办公室。室内光线柔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不失庄重的氛围。张省长一脸关切,眼神中透露出对新下属的深切关怀,他以一种近乎家常的语气,细致地询问起孙国华在新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情况,言辞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让人心生暖意。
“国华啊,到滨城来工作还习惯吗?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有的话,直接找我,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张省长的语气直白而诚恳,没有丝毫的官腔,这让孙国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感到一丝不解——今天的张省长似乎比往常更加热切,仿佛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想要谈。
正当孙国华心中疑惑之际,张省长话锋一转,突然抛出了一个看似随意却又意味深长的问题:“国华啊,你去没去过吕书记家?”
一听张省长我自己关于吕正涛的情况他快速思考,片刻之后,他微笑着回应道:“哦,张省长,这段时间我忙得不可开交,先是工作的调动,紧接着又是省市两会的筹备,再加上两个新区的工作千头万绪,实在是抽不出身来。我打算春节回京的时候,专门去探望一下吕书记这位老领导。”
张省长闻言,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随即话锋又转:“嗯,好,工作再忙,也不能忘了老领导的栽培之恩。对了,三月份全国人大会议就要召开了,今年正好是换届之年,我已经和兆凯同志沟通过了,打算提名你为全国人大代表……”
这一消息让孙国华瞬间站了起来,满脸激动:“张省长,这……这真是太感谢您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了!我一定不负所望,努力工作!”
见气氛已经烘托到位,张省长端起茶杯,轻轻啜饮一口,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国华,好好干,我相信你。组织上也会全力支持你的。”
告别张省长,走出那扇沉重而庄严的办公室大门,孙国华的心情依旧难以平复。他反复思量着张省长今天单独召见自己的真正意图,直觉告诉他,张省长对吕正涛的关心远不止于表面上的问候那么简单。毕竟,吕正涛如今已跻身入常之列,且掌管着纪委这一要害部门,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作为省部级官员的张传福省长,自然希望能够与吕正涛保持良好的关系,这对于他的仕途无疑大有裨益。
然而,孙国华深知自己目前的身份和地位,还不足以在这场高层博弈中扮演重要角色。他暗暗提醒自己,与其卷入那些复杂的政治旋涡,不如脚踏实地,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想到这里,他不禁自嘲地笑了笑,摇了摇头,随后步入了停在省政府大门外的奥迪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