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眼下的情况是,陈宇凡就像是一个研究润滑脂的老专家,所有的步骤和过程全部都轻车熟路。
就连第一次实验失败之后,也是转瞬间具有了新的想法和设计思路。
“天才!绝对的天才!华夏能有这样的工程师,是我们的幸运啊。”
刘胜东不仅在心中感叹。
哪怕他已经对陈宇凡非常重视了,而对方还是能一次次的给他新的惊喜。
“现在我们开始第二次尝试!”
陈宇凡合上笔记本,语气坚定的说道。
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仿佛在向失败宣战。
实验室里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大家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实验中。
陈宇凡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向实验台,开启了第二次尝试。
他们依照新方案,先着手准备皂化反应。
陈宇凡小心地将蓖麻油与特定比例的碱液混合,放入反应容器中。
李志明和小孙在一旁协助,眼睛紧盯着容器内液体的变化。
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反应开始,容器内的液体泛起微小的泡沫,散发出一股特殊的气味。
陈宇凡一边操控着温度控制器,确保温度稳定在适宜区间,一边密切观察反应进度。
利用锅炉蒸汽管打造干燥环境的过程并不轻松。
他们将蒸汽管引入特制的干燥箱,调整蒸汽流量,让干燥箱内维持理想的干燥程度。
当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将经过皂化反应的产物放入干燥箱处理后,最终得到的润滑脂成品却依旧不尽人意。
在齿轮箱测试环节,润滑脂虽然没有出现第一次那样的油水乳化现象,但齿轮运转时的阻力依旧较大,发出的声音也不够顺畅。
陈宇凡皱着眉头,仔细观察齿轮表面附着的润滑脂状态,陷入沉思。
经过一番分析,他发现是皂化反应的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产物的分子结构不够稳定,在实际润滑过程中无法形成有效的润滑膜。
陈宇凡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失败原因和改进方向:“下次实验,皂化反应时间要精确到秒,同时在反应过程中增加搅拌频率,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促进更稳定的分子结构形成。干燥环节也要进一步优化蒸汽流量和干燥时间,确保去除多余水分的同时不影响润滑脂性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短暂休息后,陈宇凡带领大家马不停蹄地开始第三次尝试。
这一次,他们严格按照新调整的参数进行皂化反应。
陈宇凡紧盯着计时器,每一秒的流逝都仿佛敲在他的心间。
在反应过程中,李志明负责匀速搅拌,小孙时刻关注温度变化,刘胜东则协助陈宇凡把控整体流程。
经过精确时长的皂化反应后,他们将产物迅速转移至干燥箱。
这一次,陈宇凡反复调试蒸汽管的流量阀门,眼睛紧紧盯着干燥箱内的湿度计和温度计,力求打造出最完美的干燥环境。
然而,命运似乎又和他们开了个玩笑。
当再次对润滑脂进行齿轮箱测试时,齿轮运转初期还算正常,但随着时间推移,润滑脂逐渐变得黏稠,齿轮转动愈发吃力,最终甚至出现卡顿现象。
陈宇凡没有慌乱,他仔细检查润滑脂样本,又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和数据进行复盘。
经过深入分析,他得出结论:干燥过程虽然去除了水分,但过度干燥使得润滑脂中的某些成分发生了氧化,导致其性能劣化。而且,在原料选择上,蓖麻油的纯度可能也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最终产品的稳定性。
陈宇凡再次提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次实验,要对蓖麻油进行更精细的提纯处理,确保原料纯度。干燥环节需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过度干燥引发氧化。同时,考虑添加适量抗氧化剂,增强润滑脂的稳定性。”
陈宇凡抖擞精神,目光炯炯地开启第四次尝试。
他先安排李志明和小孙对蓖麻油进行精细提纯,两人专注地操作着蒸馏装置,控制温度与流速。
陈宇凡则着手调配抗氧化剂,按照精确比例将其与提纯后的蓖麻油混合。
刘胜东在一旁协助,帮忙记录各项数据,每一个数字都写得工工整整。
接着,陈宇凡将混合液缓缓倒入反应容器,开始进行皂化反应。
他紧盯着计时器,精准控制反应时间,同时指挥李志明以稳定频率搅拌。
反应结束后,产物被迅速送入干燥箱。
陈宇凡小心翼翼地调节蒸汽管流量,时刻关注湿度计与温度计。
这次,干燥过程在陈宇凡的严格把控下,顺利完成。
润滑脂成品被取出,色泽看上去比之前更为均匀。
陈宇凡深吸一口气,将其倒入齿轮箱。
随着齿轮箱接通电源,齿轮开始缓缓转动。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