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溪畔的摆渡人老周有艘不系缆绳的旧船。每逢暴雨将至,总有过客劝他加固舟楫,他却倚着斑驳的船桨微笑:"三十年前师父教我驭水之术,却在出师那天凿沉了所有渡船。"
那年山洪突至,十八岁的周远抱着一截浮木在浊浪中翻滚。师父站在崖顶冷眼旁观,直到他学会用漩涡的力道摆正方向。当周远精疲力尽爬上岸时,师父丢来半块馍:"记住,水性不是教出来的,是呛出来的。"
如今老周的船总在激流中画着灵动的弧线,像尾深谙水性的鱼。有次载着年轻工匠过江,对方盯着他布满老茧的手掌追问诀窍。老周指指船舷外飞掠的江鸥:"你看那鸟儿可需人教振翅的章程?"话音未落,船头已切开一道新月形的水纹。
年轻的工匠名叫阿明,他对老周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自小便对木工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他渴望通过每一次的雕琢,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然而,他深知,要想技艺更上一层楼,必须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他踏上了前往对岸寻找名师的旅程,而老周的船,正是他这段旅程的开始。
坐在老周的船上,阿明被龙泉溪的壮丽景色深深吸引。两岸青山如黛,溪水碧绿如翡翠,江鸥在船舷外自由翱翔,仿佛与天地共舞。他忽然明白了老周的话,真正的技艺,不是靠人教出来的,而是需要自己去感受、去领悟、去与自然和谐共生。
“老周,你这驭水之术,是不是就像我们木工的技艺一样,需要用心去体会,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阿明忍不住问道。
老周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不错,无论是驭水还是木工,都需要用心去感受材料的本质,去倾听自然的韵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得心应手,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正当两人交谈之际,天空忽然乌云密布,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下。江面瞬间变得汹涌澎湃,巨浪翻滚,仿佛要吞噬一切。船上的乘客都惊恐万分,只有老周依然镇定自若,他熟练地操控着船只,在激流中穿梭自如。
阿明紧紧抓着船舷,心中却充满了对老周的信任。他想起师父曾经对他说过的话:“真正的工匠,不仅要技艺精湛,更要有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锻造出更加坚韧的内心。”
在这场风雨的考验中,老周用他的技艺和勇气,为所有人树立了一个榜样。而阿明,也在这次经历中,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技艺巅峰的决心。
终于,在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航行后,老周的船稳稳地停在了对岸。阿明感激地握住老周的手:“谢谢你,老周。是你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技艺和勇气是什么。我会记住你的话,用心去感受自然,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作品。”
老周笑着拍了拍阿明的肩膀:“去吧,孩子。对岸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你去探索。记住,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保持一颗敬畏自然、热爱技艺的心。”
阿明告别了老周,踏上了新的旅程。而老周,则继续留在龙泉溪畔,用他的旧船,摆渡着来来往往的过客。他的故事,也像龙泉溪的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淌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技艺的巅峰。
岁月流转,龙泉溪畔的摆渡人老周,和他的不系缆绳的旧船,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传奇。而阿明,也在对岸找到了自己的名师,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名震一方的木工大师。他们的故事,就像龙泉溪的流水一样,永远地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多年后的一天,阿明带着自己最得意的木雕作品回到了龙泉溪畔。此时的老周已头发花白,但眼神依旧矍铄。阿明恭敬地向老周展示那件木雕,上面刻着当年老周摆渡的场景,细致入微,连老周脸上的皱纹都栩栩如生。
老周抚摸着木雕,赞不绝口。阿明感慨道:“老周,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着回来感谢您。若不是当初您的言传身教,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正说着,天边又涌起乌云,似有暴雨将至。老周笑了笑说:“看来这龙泉溪又要起风浪了。”阿明站起身来说:“老周,这次就让我陪您一起面对这风浪吧,就像当年您守护我们一样。”
于是,他们登上那艘旧船。阿明学着老周当年的样子,握紧船桨。雨落下来,江水翻腾,阿明虽紧张但很坚定。老周欣慰地看着阿明,在他们的合作下,船再次安然度过风雨。这一刻,传承与感恩在龙泉溪上交融,如同那永不干涸的溪流,诉说着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