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胡善祥34

善祥本以为汉王又会像原剧中一般死不妥协。

临死前还要再算计朱瞻基一把,让他背上杀叔的罪名。

没曾想三天时间一到,汉王真的老老实实去认罪了。

朱瞻基对此十分诧异,他没想到汉王还真就缺一顿骂。

善祥思及原剧中汉王又是绝食,又是在府中每天嚷嚷自己对大明的功劳。

还动不动辱骂朱瞻基,联合朝堂旧部大闹朝堂。

后来眼看彻底没有当皇帝得希望,言语逼的朱瞻基杀了他。

如今他突然投降,这些骚操作都没有了,善祥还有些不相信。

汉王岂会如此轻易的认输?她总觉得他心里没藏好事。

但其实原剧中的汉王不是真的不想活了,他是清楚朱瞻基不会让他活着。

无论是他勾结马哈木改朱棣兵败,还是在朱高炽身边安插内奸,害死朱高炽。

又或是侮辱原主的清白,又将原主举荐成太孙妃。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论哪一件被朱瞻基知道了,都绝不会给他活路。

所以他破坏破摔,只想让自己死的更有价值一些。

比如拿自己的命把朱瞻基也钉在杀害亲叔叔的耻辱架上。

若不是真的走投无路,谁愿意非要死呢?

但现在善祥打破他内心的想法,有善祥在,他就算死也损不了朱瞻基一点名声。

他只能投降,他可以死,但起码要给家人,给曾经跟他浴血奋战的兄弟留一条活路,所以他低头了。

朱高煦已经低头,朱瞻基自然解了他的圈禁,他在军中的旧部也跑到汉王府道喜。

汉王却不愿再见这些人,他知道这些人跟自己走的越近,将来就越危险。

他已经没有夺嫡的希望,又何苦拉着这些人给自己陪葬。

善祥说的话终究影响了他的想法,所以汉王拒不接见这些人。

朱瞻基本还欣慰朱高煦终于省心了心,可很快朱高燧就向他汇报了一个消息。

原来当初朱棣最后一次北征时,朱高煦就已经开始和马哈木勾结。

也正是两人的勾结才导致了朱棣的兵败。

朱瞻基之前听善祥骂朱高煦与马哈木勾结,还以为她指的只是汉王造反时,与马哈木有联系。

却不曾想原来爷爷还在时,朱高煦就已经开始通敌叛国了。

朱瞻基当即就想去找汉王,恨不能将他碎尸万段!

但就在此时,于谦杨士奇等人带着军报来找他。

原来又是马哈木带着瓦剌军队入侵大明。

国事在前,朱瞻基只能先处理此事。

与于谦等人商议后,朱瞻基不顾反对决定御驾亲征。

这是他登基以后第一次打仗,只能胜不能败。

他若赢了,朱高煦再无一丝希望。

朱高煦本还不死心,就算被善祥骂了一顿,他愿意给家人留条后路。

但内心深处也没熄灭过重来一次的希望。

如今瓦剌突然入侵大明,打断了他所有的想法不说。

若是朱瞻基此战胜了,那他们就再无一丝希望了。

朱瞻基率领军队到前线与马哈木对峙。

同时写信告诉兀良哈,鞑靼等部落的大汉,他之所以打这一仗,乃是为了互市。

只要他们不妨碍互市,不掠夺边境,自己就会撤军。

马哈木却野心极大,朱瞻基想要杀了他以绝后患。

接着马哈木提前一步下战书,要求和朱瞻基一战决胜负。

并要求朱瞻基,若是此仗败了以后不可踏出长城一步。

朱瞻基从三千营中亲自挑了八百人应战。

并要身先士卒上战场和马哈木打一架。

在场的大臣不明白朱瞻基为何要放弃火器的优势,去和马哈木打这一仗。

朱瞻基却偏要在马哈木最擅长的事情上打败他。

他要摧毁马哈木的自信,也让所有人都看看大明的军队才是最雄武的。

最终朱瞻基带着军队打的瓦剌军队节节败退,马哈木更是被朱瞻基亲手所杀。

明军大获全胜,其他部落见状纷纷投降。

朱瞻基很快班师回朝,这一仗的胜利让朱瞻基的威望空前高涨。

朱高煦更加心死,这一刻他甚至开始庆幸。

还好当初没有按原计划让人去散播谣言,去让他的旧部闹事。

就算现在朱瞻基知道了一些事要杀他,军中的那些旧部起码还能活命,不会被朱瞻基清算。

但朱瞻基打赢了马哈木,曾经他和马哈木通信勾结的事,想来也瞒不住朱瞻基了。

不知朱瞻基接下来会怎么对自己。

善祥怕汉王最后又一个想不开去激怒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