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军完成对明军的迂回之后,雨水渐大,蒙古人的复合弓虽然是骑射利器,但在运动中渐渐解胶,无法使用,只好改用刀枪近距离攻击。
明军这边,火绳枪本来配备并不多,还很快因为雨水彻底哑火。明军弓手也无法拉弓,弩手也明显降低了准头和射程。
血腥的近身肉搏已经不可避免。
吴高感觉压力倍增,只好见招拆招,把盾牌手全部调到右后方防守。
好在明军事先有军工铲的帮忙,已经挖了三里多长的壕沟。
当五千蒙古骑兵逼近明军大营时,发现要冲过这壕沟,还得先填平这壕沟,只好暂时组织人手在远处挖运土石。
杨文这时发现那五十名火枪手留在山崖之上,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果断下令他们下山支援。
元军开始还在欺负明军火绳枪失灵,当着明军的面,赤裸上身大摇大摆地往壕沟里扔石头、填土方。不一会儿,就听到对面的明军再次响起“啪啪”的枪声。那些赤裸上身的元军被撂倒一片。
明军毕竟有迅雷铳的加持,是不惧下雨的。
元军只好又穿起盔甲,在盾牌的掩护下,继续填沟。
这样一来安全是安全了,不过对体力的消耗极大,动作渐渐迟缓起来。
杨文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叫五个弩手配合一个火枪手,集中火力攻击蒙古人的盾牌手及藏在身后的士兵。
相对宋朝以前的中原军队来说,明军配备的弩射程虽然普遍降低了很多,只有七十米左右,但是增强了抗水性,还是能凑和着一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着明军火枪手枪声一响,对面的盾牌手虽有盔甲保护,由于距离太近,还是容易被子弹的巨大冲击力击伤或击倒,明军的弩手乘机就是一阵乱射,射倒一片蒙古人。
快到中午的时候,五十名燧发枪手携带的火药包已经完全淋湿。在恶劣的天气下,前膛枪并不是全天候的,它对雨水的免疫也只是相对的。而此时对面的蒙古人也累得精疲力尽。
双方人马都只好暂时休兵歇息。
明军这边那没有参战的两百名火绳枪手早已搭好木棚,上面蒙上帐布,里面支起铁锅,生起火来,至少能保证在雨水里站了半天的兄弟们都能吃上点热呼的。
养余让人做了个简易木桌,摊开火药包,小心翼翼地用文火慢慢烘干。
长枪兵下午可能要面临一场恶战,优先进到木棚内轮流烤火取暖。
对面的蒙古人又杀了一批马充饥,搭起了临时帐篷,生火取暖。只是这帐篷通风效果又不好,湿柴燃烧烟太多,把士兵们一个个地薰得够呛。
到了下午,元军改变了战术,先花了一个时辰让人把石头集中在百步之外,然后把剩下的五百百来人,分成十二队,其中三队各五百人待命冲锋,另外九队分成三组,沿着三个方向向明军壕沟接力传石。
为了防止被明军火器杀伤,元军还在每组前面安排了三层盾牌作为掩护。
蒙古军战术一改变,吴高和杨文脸色大变,连忙让火绳枪手拆了部分木棚,在阵地中央建了三幢一丈多高的简易木楼,楼上各布置几名辽王派来的火枪手,其他火枪手呆在楼下,一幢楼对准一个蒙古人集中力量要突破的地方。
半个时辰后,明军的小楼还没完全建好,元军就填满了三处壕沟,三队骑兵踏着泥水就发起了冲锋。其他九队蒙古人则放开手脚加快了填石的速度,这壕沟渐渐有整个被填平之势。
吴高和杨文见决战时刻已到,各自手执长枪,身先士兵,严防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