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制约欧罗巴发展的粮食危机在工业化初步结束后,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短短几年农民身上的负担迅速消失不见,高效产出的农作物也能让农民的生活状态迅速从贫困升至小康水平。
解决了粮食危机,欧罗巴国防军迅速恢复到职业军队状态,只在偏远地区保持一部分生产自救行为。
而大量由国防军开垦改良过后的肥沃农田,则是无偿转让给当地的农民作为那段艰难时期的补偿。
农民在那段时期,供养庞大的人口而因为政策限价而导致的损失被超额补偿回来。这在以往的历史是非常罕见的,尤其是封建统治多年以后。
当时林无惑的这个命令也受到过质疑,但其力度远远没有当时提出生产建设兵团时的大。林无惑就当这些质疑是牢骚而已,并没有放在心上。
当一个大领导顶住强大压力最后圆满实现一个战略目标时,那么下属会很自然而然因为惯性选择去执行大领导的下达的任务。
力排众议完成目标的人,在以后面临同样局势的时候。提出异议的人得先想想是不是自己那些方面没有想通,而不是大领导会出错。
这便是强人政治的惯性,和其高效的从上到下的执行能力。
至于无偿转让那些国防军开垦改良后的农田给农民,这也是林无惑一早就想好的。
如果说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短期利益的群体不能够在未来获得国家发展的红利,当国家需要改革需要牺牲一部分人群的利益时。
还有谁能够接受这种短期的利益受损?回报可以不局限在土地上而是社会层面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医疗、政策等等。
给不了钱财、土地等实质性看得见的回报,难道还给不了政策扶持、教育优先权等回报吗?
说到底还是态度问题,如果欧罗巴中央政府没有想通这个问题。那么它就会丢掉欧罗巴民众的支持,也就是会丢失其政权合法性。
无偿派工、叫别人发扬风格,他人吃亏造福群体的事情不是没出现过。但这种事情的后果就是要么在开会的时候被林无惑狠骂一遍通报批评,要么就是林无惑有时间直接下去骂人。
他可不是那些只会念经的网络意见领袖,林无惑从来都不会觉得民众的支持来自于念经书。他不是一个宗教领袖,而是一个政党和国家的领袖。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国家做事不能够大赚特赚也应该收支平衡甚至应当赚到合理的收益。
不然那和抓壮丁和使唤奴隶有什么区别?
支持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念经念来的。而是让人能够对未来生活抱有希望的,这种希望是基于自己能够通过当下收益和未来回报而得出的。
欧罗巴闪光特殊的地位就在于此,林无惑的执政合法性可不是来自于掌控大量人口、财富的传统财阀、贵族、地主等,而是生活在欧罗巴数量更大范围更广的欧罗巴公民。
那些以为能够通过个体超强实力和组织,试图利用魔力世界对超强个体的强化来实行恐怖统治去挑战欧罗巴闪光的后果。
那些人和组织的坟头草估计不止两尺高了,工业化后的欧罗巴能够实现大多数稳稳按死少数的能力。
所以当林无惑出现在卢浮宫大门前,正式的向欧罗巴全体宣告他的回归,才会掀起滔天巨浪。
当今的首相林无忧可能会在一些方面会做出妥协,但如果换做林无惑面前他们只有提出意见的份。
首相林无忧可能会做出一定的修改,但如果是林无惑,他可以坚持推进一丁点都不用去妥协的。
意见是意见,当林无惑选择不接受意见的时候那就是废纸一张。
更让一些人感到惧怕的是,就算林无惑的方案会让一些人群有意见。但意见是意见,执行是执行。
对于方案的看法可以保留意见,但执行过程中他们可不会去消极对抗。能够按照林无惑的计划推进下去,直到最后成果阶段才会去检验方案是否成功。
那些对林无惑方案保留意见的人,不会成为林无惑的阻力这才是真正吓人的地方。欧罗巴闪光时期的大部分结果证明,林无惑想的九成都是对的。
一个判断往往是对的大领导,底下人的执行效率会高到可怕。再加上一个传统,人民力量党的传统之一就是权责对等。
真正执行的层级往往是基层,一般状态下基层组织往往是一根筋两头堵。即需要面对执行阶段的压力和完成上级所下发的任务,而曾经的传统是功劳是上级的,过错是底下的。
但在欧罗巴闪光时期,这个传统被逆转。
权力越大需要承担的责任越大,没有上级计划是好的只是下属执行错的这个说法。对于下属的监察失职,会根据所处的位置给予相应的追责。
越是底层的执行层,需要承担的责任越少。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只剩下非常具体的事项,而他们的上级则会越往上越笼统。
这种方式倒逼上级必须时时刻刻对于一线的工作有清晰的理解,一旦出现偏离的苗头就必须亲自去纠正问题。
小主,
不然这种偏离现象造成后果,他的更上一级领导可能就在来骂他的路上。不然他的上级领导,就会坐实监管不力。
所有事情推起来的速度会非常快,可以说欧罗巴历史中欧罗巴闪光时期是最具有中央集权政府最高效的行政能力。